跳到主要內容


至韓國慶熙及釜山大學進行研習(99/7/11-7/31)--韓醫現狀之我思

日期:2010-11-01

資料來源:學士後中醫學系 楊惠如

分享:分享到臉書! 分享到噗浪! 分享到推特! 分享到line!

English Version



行前對於韓國傳統醫學,僅有極為大略的印象,並且大多來自於寒假時接待的慶熙大學韓醫學生,而卻以為韓醫學既然繼承自中醫學,自然差異不大。在三週的研習之後,完全能認知到無論在理論基礎,或是現狀發展,兩者都的確不同。
 

第一個的臨床課程,是慶熙大學內科的心血管門診,首先讓我驚訝的點是用針數量。韓國針具的包裝,一單位為十支,韓醫師在使用上,常會一次用完一單位,韓醫師的用針量遠多於台灣中醫師,一般為二十至三十針,並且入針淺,也較不施行補瀉等手法,以局部刺激為主。加以韓國民眾對於經絡巡行、穴道、藥物的認識不如台灣民眾多(雖然台灣民眾的知識來源有些參差不齊),但也因此,韓國民眾對於韓醫師的信任度較高,醫師可建立較高的權威地位。並且有設計完善的衛教單張或手冊,醫師會不厭其煩的為病人解說,我們是否能建立起本身的衛教資料庫,醫學的知識若能廣為流傳,對於全民健康都有加分作用。

不管在慶熙大學、釜山大學的門診中,都可以見到藥針的廣泛使用,例如紫河車、蜈蚣、山參、生薑、紅花、鹿茸等單味藥針,消炎(含黃連、黃芩、梔子等)、黃連解毒湯等複方藥針,還有最廣泛應用的蜂針。蜂針在臨床上可用於消炎、鎮痛,甚至多發性硬化症。不僅在復健科門診,其他科別也廣泛使用,例如關節炎的患者,在診間即施予大劑量的膝關節腔蜂毒注射,腰痛患者在每個腎俞穴皆進行注射。藥針的使用在台灣仍未合法,當然不論是否有其必要性,但我必須知道台灣以外的傳統醫學現在是如何發展,而不侷限於自身眼界所及的範圍。

臨床上,可以看到診斷、治療儀器的技術開發,以及應用配合。韓醫復健科幾乎如同西醫復健科,使用所有的物理治療儀器,針灸時皆配合使用紅外線。還有脈診儀、舌診儀、望診儀的持續開發,臨床上的應用價值不一定非常高,但仍須肯定所投注的努力。已建置的東醫寶鑑查詢系統,可單獨並且交叉查詢藥物、詞彙在東醫寶鑑的條文,以及延伸內容。而我們是不是也能建立一樣強大的內經、傷寒資料庫以供查詢運用呢?

上學期的「中醫診斷學」課程中,王敏弘老師提及:中醫當然不僅只有「望聞問切」此四診,更可以有夢境診斷法、藥物診斷法、針灸診斷法等等。我當時僅能用本身極為貧乏的臨床知識推敲大概的模式,但在釜山大學的臨床課程中,看到了最好的例證。韓醫學中極具代表性的四象醫學,將人分為四種體質:太陽人、少陽人、太陰人、少陰人,體質是由遺傳決定,終身不會改變,體質不僅表現在外觀上,並且深切影響個性,若發生疾病,則使用該種體質適用的藥物、方劑、穴位進行治療。當然在臨床上,常常會有模稜兩可的情形發生,病人對於藥物的反應,便是醫師對於體質的決定性因素。在釜山大學附設醫院的四象醫學門診,遇到一位老年男性患者,主訴為食慾不佳、消化不良,醫師原本推測病人為少陽人,但病人服用藥物後二日皆無任何改善,因此改開立少陰人適用之藥物,此後病人大為改善。爾後,在與釜山大學蔡韓教授的討論中,蔡教授提到,不僅藥物的反應為關鍵因素,在臨床上更可利用病人對於穴位的反應,進行立即的體質診斷。不就是王老師所說的「藥物診斷法」、「針灸診斷法」嗎?不僅存在,更是已經在廣泛使用中,若是不聽不聞,僅會是有如一則傳說,真是十分可惜!

四象醫學極為強調心身的影響,所謂的天性,與生俱來難以更改。不可能每個人都是正面、積極、極具創造力、行動力的,人生來就具有不同面向,一開始的立論就在於強調不同體質的特殊性,例如少陽人具有積極的行動力,少陰人則較為內向,適合從事細膩的工作,沒有哪一種體質是「對」的或是「好」的,而即使發生疾病,也是調整回原本體質的正常狀態,而非改變體質。當然,最常聽到的疑問就是:僅將人區分為四種體質,會不會太過粗略?體質由遺傳而來,但出生之後不斷受到外在環境的影響,真的有可能不改變嗎?在「如何閱讀一本書」中,提到要閱讀一本書並且提出評論時,最需要注意的,就是如果自己不瞭解,就不要輕易的評論,否則很有可能提出不夠全面,或暴露本身無知的意見。一本書是如此,一門理論更是如此。四象醫學的理論,與目前所學的中醫學極為不同,況且對於許多韓國學生而言,四象醫學也是較為艱澀的一門,既然如此,透過如此短期的學習,不可能有多全面的認識。四象醫學既然能夠在當地盛行,一定有其相當的立論基礎,以及臨床成效。中醫對於人體體質當然也有其論述,對於精神疾病、心身醫學也有所涵蓋,但還需要我們去挖掘,去咀嚼。

此行最令我佩服的即是韓醫學的包裝,無論是在大學醫院,或是地方診所,當然不論內涵,身為一個短期的造訪者,難以觸及核心層面,也不便評論。在慶熙大學,可以看到他們持續的開發諸如蜂針、改良艾條等等;診所則有集團式經營的含笑兒、艸樂堂,及Tea Therapy。Tea Therapy是以養生茶飲為處方的韓醫診所,不知情的人甚至會誤以為是咖啡店,而不像一般診間冰冷生硬的感受。含笑兒則是以明亮而活潑的設計,不管到何處,絕對都能吸引小朋友。兒科既是所謂的「啞科」,兒童對於就醫的懼怕,也是一大阻力,能夠讓小朋友願意就診,不害怕吃藥,信心就會帶來一定的效果。緊接著新穎的含笑兒之後,並且在此體驗生活的,是猶如離世絕俗的艸樂堂,院長誠摯地為我們演講,如何用「心」學習。所謂的「病房」是傳統的韓屋,並設有傳統的汗蒸幕土窯,生活可以如此簡單,能夠稍微接近了上古天真論所說。但即使是如此古樸的外表,艸樂堂也在韓國醫學旅遊中出現,不也是一種包裝。不一定只有現代化才是創新的設計,堅持傳統也是一種特出的行銷。韓國人對於包裝的用心,不僅見證在韓國經濟的發展,也在傳統醫學的行銷上展露無遺。

韓醫已建立並實行專科制度,分為內科(分為肝、心、脾、肺、腎)、針灸科、四象醫學科、復健科、婦科、小兒科、神經科、耳鼻喉科,制度的實施有其利也有其弊,明確的分科能讓醫師術業有專攻,也讓病人感到現代化、制度化,有其部份的增強作用,但可能如西醫師一般,見樹而不見林,失去中醫的整體觀。

這次的研習過程中,也看到了韓國韓醫師與西醫師的合作模式。由於韓國的法律規定,病人在同一疾病不能同時併行兩種醫療模式,相較於台灣病人常進行doctor shopping,無論是中醫、西醫、偏方,或民俗療法常一起使用,造常彼此間的互相影響,也常造成中醫的污名化。由西醫師轉介而來的門診病人,包括癌症治療後的復健治療,或中風病人中後期麻痹症狀的改善,並有韓醫與西醫的會診。韓醫師與西醫師之間關係較為和睦,不像台灣總有或多或少的對立。

另一特出的現象是檢查儀器的普遍使用。除了CT以及MRI以外,韓醫師幾乎能開所有檢查處方,在門診中也看到,醫師先請病人去檢查室進行諸如血管彈性檢查等,並且皆冠上「韓方檢查」的名號。法律的限制是一回事,但還是能夠找尋到自身的活路,這是一個極佳的示範,當然最高的境界,是希望能靈敏到只運用我們的五官,就能進行最精確的診斷,但在需要包裝的此時此刻,當現代醫學不斷的強調醫學診斷儀器的精進,我們是不是也能有什麼能夠說服病人?但相對的,韓醫師對於脈診、舌診的著重就不如台灣中醫師,脈診不一定是診斷的必要項目,多半僅區分浮沈遲數,舌診則幾乎不看,可以看到兩者在內涵上的不同,韓醫在診斷上、治療上,幾乎都趨近於現代醫學的模式。

儘管無論在台灣,或是在韓國,傳統醫學都面臨到類似的壓力,市場已被現代醫學佔據極大的版圖,但資源有限。過去韓醫學面臨被忽略的命運,為了自身的權益,學生自發性的組成社團發動抗爭。現在我們為了特考生、大陸學歷而在抗爭,但在制度面,卻有更多層面值得商榷,需要修正。只要聲音夠大,就能讓人聽見,是目前,也是未來需要持續努力的目標。

可以學習的層面當然很多,但我認為台灣的中醫,在內涵上較接近傳統的中醫學精神,而韓醫的內容則與現代醫學較為接近,治療上偏重於症狀,對病,並且運用許多儀器佐助。我們可以學習韓醫學在包裝上的努力,而提高能見度,接受度,並且改善法律面、制度面的種種限制、缺失,努力讓中醫學朝正向發展。

相關圖片:

慶熙大學所舉辦的國際研討會之會後合照

慶熙大學所舉辦的國際研討會之會後合照

左:慶熙大學製作之蜂針宣傳單張;右:顏面麻痺之衛教手冊

左:慶熙大學製作之蜂針宣傳單張;右:顏面麻痺之衛教手冊

回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