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M3-4人才加值工程演講 葉志嶸博士講題:台灣營養健康調查(NAHSIT: Nutrition and Health Survey in Taiwan)

日期:2010-11-30

資料來源:健康風險管理學系 卓冠宇同學

分享:分享到臉書! 分享到噗浪! 分享到推特! 分享到line!


本次專題演講邀請到中山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系葉志嶸助理教授魏我們講演「台灣營養健康調查(NAHSIT: Nutrition and Health Survey in Taiwan)」。經過葉教授的解說,大家方能了解原來一份不起眼的問卷其中所內含的研究意義竟然那麼深,包括問卷受訪的對象、問卷的型式、問卷深度的內容,這些都是我們以前做那麼多報告所沒有思考過的。問題讓我們大大了上了人生的一課。如葉老師提到資料調查的方法,可依照調查的對象是否為整體,可分為普查及抽查兩種。普查乃指對所要研究的某種現象,作全面性的調查,例如:人口普查、工商普查、農業普查等均是。

抽樣方法因母群體性質的不同,而可能有所不同,常見的抽樣方法有:1.簡單隨機抽樣 2.系統抽樣3.分層隨機抽樣 4.部落(群集)(叢集)抽樣。其中葉教授在演講中有提到因為時代的演進,從以前較早期的紙本問卷到最近這二、三年的電腦問卷,但葉教授也提到這樣說來網路調查似乎是好處多多,但在應用上也難免會有限制。網路調查面臨的最大問題在於代表性。不曾上網或在調查期間沒有上網的大眾便無法在網路調查中表達他們的意見。這個問題會隨著上網人數比例與上網頻率的提昇而逐漸紓緩。目前,我們有相當把握認為網路調查的結果可以適度代表網路族,卻不能代表非網路族的意見。由於網路調查研究的回函者是自己決定是否要填答問卷,再加上訪問成功率(或回收率)較低,因此容易受到質疑。我們在從事網路調查的經驗也發現,問卷內容是否能夠吸引受訪者填答是一項重要的因素。因此,我們會提供適度報酬來吸引涵蓋層面較為周延的回函者。重複填答是網路調查常被討論的問題。

多數傳統調查可以透過抽樣設計排除同一人重複填答的狀況,當然定點訪問作法還是有漏洞,而網路調查則可以經由過濾身分證字號的作法來予以控制。由於身分證字號有其規則可,在設計程式時可排除重複輸入相同身分證字號,也可以根據公式排除假造的身分證字號。不過,若是真有網友想刻意去冒用他人的身分證字號來填答,以目前的機制還是無法控制。強迫網友完整填答問卷也會造成問題。偶爾網友會發覺某些問題難以回答,因此刻意留白,如果程式強迫必須填寫完整才能夠將資料送出,便會迫使網友隨意填寫,造成誤差,不過這是屬於問卷編制的問題,傳統調查研究也一樣會碰到相同問題。研究人員可以適度容許不知道、沒有意見的答案選項,或容許漏答,並在分析過程中針對這類答案進行詮釋。
 以網路調查研究方式所具備的特殊優點與彈性,勢必可以成為傳統調查研究外的另一支市調生力軍。隨著網路使用的普及率提高,這種調查方式也必然會逐漸發揮更大的影響力。網路是一種新興的生活方式,卻沒有人會只活在網路世界中。同樣的,網路調查研究是一種新興的調查方式,將來會逐漸成熟,並終於會被納入成為'傳統'調查研究的一環,卻不可能完全取代傳統的功能或獨大存在。

很榮幸本次演講我們擔任葉教授的接待組,我們在葉教授身上學習到的是其他同學所沒有看到的-是葉教授的親和力。葉教授讓我們感覺到他並沒有貴為教授的架子,但卻增加了與同學更進一步的距離。

韓愈的師說中有提到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孔子為學禮拜老子為師,光緒皇帝為吸收海外知識拜梁啟超為師。這也是我們在葉教授身上看到的謙卑,像有其他外系的博士生,像有其他外系的博士生向葉教授提出許多超出他本領域育的專業問題但葉教授還是據他所知的加以逞述,而且也細心聆聽對方他人的意見,這次讓我們學習到最難能可貴的。學習要像一塊海綿,越吸收別人的知識,自己也就能越成長、越茁壯。這次聽完葉教授的演講,讓我們受益良多。

所以再次謝謝中山醫藥大學公共衛生學系的葉志嶸教授,能在百忙抽空中讓我們了解到那麼多有關營養風險的專業知識,葉教授深入淺出的教學方式,讓我們在短短的兩個小時中,彷彿是讀萬卷書般的洗禮,如沐春風般的充實,葉志嶸教授謝謝您!

相關圖片:

當日演講情形。

當日演講情形。

由本系凌明沛老師介紹葉志嶸助理教授。

由本系凌明沛老師介紹葉志嶸助理教授。

葉教授演講中。

葉教授演講中。

葉教授演講中。

葉教授演講中。

同學提問。

同學提問。

葉教授與同學合影。

葉教授與同學合影。

回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