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出席「大學甄選入學招生訪視暨學系觀摩會」報告

日期:2011-03-10

資料來源:藥學系 吳玢玢

分享:分享到臉書! 分享到噗浪! 分享到推特! 分享到line!


台灣評鑑協會接受教育部委託辦理「大學甄選入學招生訪視暨學系觀摩會」計畫,於民國100年3月10日(星期四)下午1~5時在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國際大樓1樓IB101國際會議廳辦理「大學甄選入學招生訪視結果說明暨觀摩會」,請國內許多大學指派辦理招生相關業務人員4名(含學系代表3名)參加,中國醫藥大學的4名代表人員分別是教務處招生組吳美樣組長、醫學系許儷絹老師、中醫學系張美齡小姐與我-吳玢玢(代表藥學系)。

這個計畫的主持人是清華大學工程與系統科學系的周懷樸教授,協同主持人是國立清華大學動力機械工程學系的陳榮順教授;目的是爲讓多元入學更臻完善,建立社會多元智能、適性選才的觀念,使各校在辦理甄選入學招生時能招收到符合這個觀念與適合各學系特色的最佳人才。

整個議程為:

  1. 大學甄選入學招生訪視結果報告
  2. “考察美國申請入學制度簡報”與“招生卓越與績效提升試辦計畫”
  3. 招生相關業務規劃經驗分享
  4. 甄試規劃:檢定及篩選倍率
  5. 系所招生經驗分享
  6. 綜合座談

其中前兩項,也是這次會議的主要重點,其中“大學甄選入學招生訪視結果報告”、“考察美國申請入學制度簡報”與“招生卓越與績效提升試辦計畫”都有把內容放在台灣評鑑協會的“最新消息”網頁上提供需要者下載(http://www.twaea.org.tw/news_display.php?AutoNo=191),所以在此我只就我覺得對以後在辦理招生業務時主要須注意之處做個摘要與提出我個人的想法。

根據會議上的報告,計畫的委員們已於98及99年進行數個學校的招生訪視,因而促使各校重視招生試務作業,使各校在甄選入學招生之作業程序、資料分析整理、考生服務等方面都有很好的成效;99年訪視委員的意見已寄送各校,以後將持續辦理使試務能進一步提升,建立社會公信力。報告中列出一些由訪視結果所發現的一些共同問題,我覺得值得全部提出來供各系參考:

  1. 學系對於五標檢定、篩選倍率、採計加權內涵,仍不了解;
  2. 學系性質、選才目標相同,甄選作法及標準迴異,令人費解;
  3. 評分教師穩定性不佳,經驗累積及傳承不足;
  4. 新設或規模小的學系及學程經驗及人力不足、試務品質不佳;
  5. 二階段甄選依據學測成績評分、或只有筆試、徒具形式;
  6. 不確知一階段篩選、二階段評分效果如何,欠缺統計資料;
  7. 不確知如何有效利用備審資料、高中成績,欠缺統計資料;
  8. 甄選入學者表現均較佳,缺額回流至指考,甚為可惜;
  9. 評分草率分歧,或分組評分沒有歸一作法、缺少檢核機制;
  10. 備審資料規定不明確、學生提供無謂(小學)及不當資料。

我覺得其中將所有資訊建檔建立統計資料是較迫切需要的,因為許多的問題包括定篩選倍率、甄選入學者的表現(可提供以後決定甄選入學者的比率)或評分效果之檢核等也都是由統計資料可看出來的。

訪視結果報告亦提出一些建議改進事項(可參考網路資料),我覺得其中在甄試規劃方面,“依據學校本身的定位及招生對象、成立招生發展策略小組、常態性檢討招生政策及作法-如何招到適當學生?如何招到足額學生?”這一點是若學校希望改善招生結果的話應值得考慮之處!由這個小組成員將所有招生試務相關資料去做統計,提供各學系規劃檢定標準(是否過低形同虛設或過高不切實際)及篩選倍率(是否恰當?)等工作的參考。而在二階段甄試規劃方面,“送審資料表格化、限制送審資料量、宣導勿精美印製、上網寄送資料與建立口試題庫”,都是很值得參考的做法。不知學校各系的甄選入學招生成效如何?報告中提出“招生困難缺額較多學系,建議簡化作業及操作方式”。另外“補助低收入戶的旅宿費用”這一點,若學校經費許可,對極優秀但家庭為低收入戶的學生是很好的方式!

試務執行方面,“學校需訓練審查委員及口試委員、建立評分共識(例如以範例說明選才標的及評分標準)”;“建立評分檢驗機制、明訂複審原則與作法”;“規範口試內容與建立口試題庫”;這些都是值得借鏡的做法。

回饋檢討部分,指出由訪視結果分析,發現部份學系缺額原因是檢定篩選及錄取標準不恰當,建議仔細檢視。

對未來訪視作業在會議中亦提出建議(列出全部資料):

  1. 甄選標準訂定合理性。
  2. 評分委員訓練、評分信度及效度。
  3. 招生過程是否符合公平、公正、公開之原則;(學校需提供各學系評分原始資料供委員審閱)。
  4. 甄選作業是否落實平衡城鄉及扶助弱勢的政策。
  5. 送審資料制式表格化、明確化,並推動上網送件。
  6. 資料造假及代製稽查機制及處分措施。
  7. 考生服務措施、收費及運用合理性。
  8. 建立入學學生統計資料、作為檢討招生策略及改進甄試規劃參考。
  9. 取消受訪學系簡報、以現場審閱資料及詢答為主;師生訪談及受訪學系名單加倍勾選、當天通知。

“考察美國申請入學制度簡報”中的結果是委員們參訪美國三所大學申請入學制度(1.史丹佛大學-全美前五;2.柏克萊加大-研究型大學、加州大學系統10所學校之首、全美公立大學排名第一;與3.加州州立舊金山大學-教學型大學)所提出的心得,主要重點其實與前述之各項結果與建議有關,整個簡報的摘要如:

  1. 美國大學的核心招生理念-學生來源多元化→形成互相包容、互相尊重、激發創造力與多面向思考解決問題的學習環境(我國學測倍率篩選方式其實是限縮學生來源多元化)。
  2. 成立校招生委員會(政策規劃),招生辦公室(行政執行)。
  3. 審查人員(有專任及外聘)訓練→閱讀各種案例,檢討評分結果,對招生相關事項有清楚認知與高度共識。
  4. 備審資料表格化(資料中有範例)、明確化,便於線上繳交、線上審閱。
  5. 評分極佳或極差者逕行錄取或淘汰,中間程度的學生需要討論或再審;再審時以社經地位差、弱勢偏鄉學生優先錄取。
  6. 檢討招生成效:學生入學後學習動機及表現、教授對學生學習滿意度、學生畢業之後的成就與貢獻→提供以後招生政策是否調整之參考。
  7. 學習動機、學習熱情是學習表現良好主要因素,學習成效並未因學生背景多元而降低。

也因考察美國申請入學制度,因此委員們又提出一個「招生卓越與績效提升試辦計畫」草案,請各個學校提供意見,草案與意見調查表均可由網路上下載,並請各校於4月1日前回覆是否參加此試辦計畫。

關於甄試規劃中的檢定及篩選倍率,特請教育部多元入學工作圈的蔡閨秀顧問進一步分析說明,蔡顧問分析的極為精闢,在此列出紙本主要資料(有底線部分),並加以說明(因為網路上沒有資料上傳):

一、 建立回饋機制→檢視招生規劃,建立統計資料,才能改善招生狀況。

  1. 報名人數少:因為檢定標準太高?學系吸引力、學校聲望不足?…
  2. 預計人數未善用「不超過50人」之規定(當符合最低倍率不得大於3的人數太少時,兩種方法是可二選一的)。
  3. 正備取錄取生嚴重流失:指定項目真是白忙一場。
  4. 招生缺額:增加備取名額、爭取放寬最低倍率。
  5. 招生名額增加試務負擔繁重、校系面試轉型。
  6. 錄取生重榜問題:校內先行統一分發,甚至可與友校聯合統一分發。
  7. 檢視通過篩選及錄取考生學測表現,修正招生條件。→蔡顧問建議這要做統計資料,由大考中心的「學科能力測驗檢定組合查詢系統」去查詢當年度的“學科能力測驗檢定組合”,據以擬定當年度系的檢定及篩選倍率,試務結束後也要統計結果並分析之:
    (1)報名考生人數為招生名額的幾倍?
    (2)通過篩選的考生為報名人數的多少%?
    (3)第二階段報名人數為通過篩選人數的%?
    (4)正備取錄取生為參加第二階段指定項目甄試人數的多少%?
    (5)統一分發人數佔正備取錄取生的多少%?…

二、 招生條件訂定

  1. 檢定:標準愈高、參採之科目愈多,通過人數愈少。
  2. 倍率篩選-由高倍率至低倍率依序篩選、最低倍率同級分超額篩選→是要“篩掉不要的,不是篩到要來的” →這樣才比較不會有缺額。
    (1)順序:次要科目高倍率、主要科目低倍率為原則→才能達到適性選才的目的。
    (2)倍率過大或報名人數少,可能無法發揮篩選功能。
    (3)使用數科級分和篩選或僅使用總級分篩選可能產生的問題。
  3. 檢定與倍率篩選科目搭配使用
    (1)個人申請管道檢定篩選科目及倍率篩選科目-重複V.S.搭配使用?
    (2)個人申請管道有「倍率篩選」機制,檢定需要訂很高嗎?
    (3)繁星推薦管道無「倍率篩選」機制,通過學測檢定後以校排百分比做為第一比序項目,直接錄取,校系訂定適切的檢定標準十分重要。檢定過高容易產生缺額。

會議中經驗分享部分包括:中原大學許教務長政行、國立清華大學材料科學工程學系賴系主任志煌及電機工程學系趙系主任啟超、淡江大學建築系賴系主任怡成與國立陽明大學醫學系陳系主任震寰。由報告中顯示出這些學校都投入相當多的人力、時間與資源在做招生試務工作,也多符合上述訪視結果中之建議,綜合起來大致如下:

  1. 成立行銷執行單位、制定招生行銷策略與定期招開招生行銷會議;
  2. 招生試務盡量網路化、試務相關資料有統計分析、評分與審查之分組有極嚴謹之規劃,務求公平;
  3. 有複核、複審制度,考生人數多的則安排多個不同時段之場次,甄試當天多有團體面談之規劃,對考生與隨行之家長都有很貼心的服務,甚至當天就舉辦師長座談,系主任會親自帶家長參觀該系,介紹該系之特色,並有填寫座談滿意度調查問卷與意見回饋以供之後改進;
  4. 事後會招開招生檢討會議、討論執行成效與回饋機制。

中原大學甚至對低收入戶採報名費全免之優惠與透過繁星計畫入學之學生四年學雜費皆比照國立大學收費,報名同校多系者報名費另有優惠;清華大學也補助低收入戶面試時之往返交通費,招生期間提供各系熱線電話,便利考生諮詢;淡江大學建築系則對考生筆試成績要求不高,著重在選擇對該系之專業持有較高度興趣及學習穩定性之學生(適才適性),重視入學後對學生之課程安排,認為訓練學生不是在分數,而是看學生的energy,看他們能力有多強!國立陽明大學醫學系與我們的性質較相近,他們認為大學的教育不太能改變不良的特質,所以甄選入學招生時很認真的挑選適合陽明大學醫學系課程(如PBL小組討論課程)的學生,挑選適合成為醫師科學家或渴望從事國際醫療服務的學生;甄試時上午為個人面試,下午為小組討論,上下午各為不同組別之學生。面談內容尚包括注意學生的負面特質(如無責任感),面談委員都經過訓練,面談時不詢問有關考生的宗教、政治傾向或是重考與否;小組討論時委員是不介入的;陳主任還報告,根據統計資料,申請入學與學校推薦的同學表現優於考試分發與繁星計畫入學者(清華大學電機工程學系亦反應學校推薦者的表現最好,優於考試分發者)。

總之,藉由此次觀摩會的內容,應該有許多可供我們學校參考與改進之處!


相關圖片:

回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