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健康風險管理學系-后里焚化爐及鯉魚潭淨水場校外參訪

日期:2011-03-18

資料來源:健康風險管理學系 楊可若、張琮昇、陳惠雯、黃凱鈴、謝宗佑

分享:分享到臉書! 分享到噗浪! 分享到推特! 分享到line!


今天到達后里,參觀了焚化爐及鯉魚潭淨水場這兩處與大家生活息息相關的環境資源處理設施。后里是個以重工業發展聞名的地區,也是未來中科興建的預定地。受彰化戴奧辛毒鴨蛋事件的衝擊,戴奧辛污染的問題也受到國內各界的關切,尤其是焚化爐排放過量的戴奧辛最受關注。當然,焚化爐並非環境中戴奧辛的唯一來源,但是根據美國和日本的資料,都顯示環境中戴奧辛的最主要來源為醫療廢棄物焚化爐和垃圾焚化爐。我國垃圾百分之八十以上將以焚化方式來處理,然而地狹人稠的台灣可說是全球垃圾焚化率最高的國家,也是全球大型焚化爐密度最大的國家;加上小型的垃圾和事業廢棄物以及醫療廢棄物等焚化爐,看似美麗的煙囪卻是環境污染和健康危害的元凶。垃圾並非燒了就一了百了,焚化爐並非高科技、零污染的神話工業。垃圾燒了以後會產生灰渣和氣體排放物,兩者都含有毒物質重金屬和有機化合物戴奧辛和夫喃。如何降低這些污染物,將會是官方和民間所必須面對的夢魘。

一般人只知道垃圾會被垃圾車帶到焚化爐處理,卻不知道焚燒垃圾的設備及過程,經過這次的參訪,可以瞭解到焚化處理的流程,雖然使用燃燒的方式會有廢氣、廢水或灰渣等公害的問題,但是對於地狹人稠的台灣地區,確是處理垃圾的最佳方式,經由參觀我們也了解到焚化廠也有許多防治措施,避免汙染環境。

在參觀及資料收集後後才知道每一座焚化爐都是很有學問的,從垃圾收集後的資源回收減量處理、到進入垃圾儲坑後要先用垃圾吊車將垃圾平均分散以利於均勻焚化、爐渣的處理流程、汙染控制設備的完善、對周邊居民的補助和設施興建以及燃燒發熱的發熱量可提供發電之用補貼燃燒能源的損耗等等都是在參觀完焚化廠才瞭解。但是一般民眾聽到焚化爐就像是聽到核電廠是一樣的感覺,總是把它跟污染畫上等號,就像是一個冒煙吐渣的龐然巨獸。我認為政府如何用技術、管理、監督等等來說服民眾降低對焚化爐的不信任感仍是關鍵之一。

接下來,大家驅車前往鯉魚潭淨水廠。鯉魚潭的面積廣大,藉由鯉魚潭專業人員之解說可知水的處理程序是相當繁複;每個過程也是相當重要,淨水程序:分水井→快混池→膠凝池→沉澱池→快濾池→清水池每一道程序都需要非常僅慎,最後再將最終的污泥餅,做成可利用的磚塊,已達到資源再利用之綠色環保宗旨。唯有健康的水,才有健康的生活。水是人們賴以生存的資源,所以大家應該好好的珍惜利用,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方能給後代子孫一個健康、乾淨的水資源。

臺灣雖然四面環海,但是確一直有著缺水的問題,主要是因為山形陡峭,河川較短,所以雨水很快地就流入大海,加上臺灣水土保持經不斷地破壞。而我們平常打開水龍頭,自來水就流個不停,方便我們洗臉、刷牙、煮飯、 洗衣等生活所需。乾淨的水,就好像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去參觀後瞭解到水從水源引進來必須經過好幾道淨水程序,在管理人員的層層把關下才來到我們的手裡,每一滴水就像是每一粒米一樣經過含辛茹苦後才得來的,水資源顧名思義他就是一項可用資源總有乾枯殆盡的一天,愛惜用水不但是珍惜資源的一種行為更是減少生活汙水降低環境汙染的另一層意義。經過無數的天災後我們都瞭解到人禍才是這其中的隱形殺手,只有靠人類的努力才不會讓眼淚成為地球的最後一滴水。本次參觀的兩個淨水、焚化設施讓我們了解環境的永續發展不應只是淪為口號,而是要從每一個人開始身體力行,才能獲致實質的成效。

相關圖片:

在后里焚化爐辦公大樓合影

在后里焚化爐辦公大樓合影

聽取后里焚化爐工作人員的解說及導覽

聽取后里焚化爐工作人員的解說及導覽

參觀鯉魚潭淨水設施

參觀鯉魚潭淨水設施

淤泥濃縮池

淤泥濃縮池

在鯉魚潭淨水廠大樓合影

在鯉魚潭淨水廠大樓合影

回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