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實力重整 產學深耕 加值多嬴~本校榮獲99年教育部產學合作優質學校獎

日期:2011-11-22

資料來源:大專院校產學合作得獎專輯

分享:分享到臉書! 分享到噗浪! 分享到推特! 分享到line!


在前人開墾的道路上,
心存感激的奮力前進,
只盼,
不負前人的努力,
為這大道增添更加瑰麗的風景。

中國醫藥大學創校53年來,秉持「仁、慎、勤、廉」的校訓,配合國家政策的發展,以中、西醫學整合為特色,讓中國醫學科學化與現代化,努力拓展與延續中華民族歷史中的瑰寶,並以此接軌國際。今日的中國醫藥大學,在現任校長黃榮村博士的帶領下,秉持著中西醫結合的理念,積極宏揚中醫學的特色,培育具有人文關懷的醫師為目標,以求為台灣醫學環境培育更多頂尖人才。

營造氛圍  親近產學

除了為國家培養優秀的醫生外,中國醫藥大學也積極的將校內研發成果,應用到民眾的生活中,努力耕耘產學合作這塊園地。而為改變醫院與學校各自獨立運作的模式,整合雙方資源,學校於2008年成立了「產學合作辦公室」,2010年正式成立了學校一級單位的產學合作處,做為產學合作的統一窗口,將學校與醫院的資源整合起來,展現效率的一面。

中國醫藥大學為了營造校內親產學的環境,修訂了許多法規,如「中國醫藥大學研究成果專利申請及技術移轉管理辦法」,讓老師可以自行決定,專利費用的自付百分比,技轉後的成果權利金與衍生利益也依比例分配;同時降低產學合作之行政管理費,也將利益所得平均分配給教授個人,與所屬的院系;教師在產學合作案達到一定金額時,可以折抵授課時數,並將產學合作績效列為升等評分的依據之一,中國醫藥大學努力地以創新的作法,將學校變成一個親產學的環境,藉此吸引更多的師資投入,讓中國醫藥大學產學合作方面的能量,能夠持續擴大。

學校也積極鼓勵師生發揮創意,常舉辦發明競賽,成立發明社,讓學生有機會發揮所長,平時也鼓勵學生多到老師研究室,學習老師們研究的經驗,近三年來學生參與「國科會大專生專題研究計畫」的成效,一直名列全國第3,私校第1;在課程中,老師也會加強專利與應用面的觀念,讓學生由現在的發展實況,激勵學生的創意。每年學校公開表揚參與產學合作績優的教師與學生,誠如陳偉德副校長所說,這些措施與獎項都是學校的隱性課程,讓同學自然而然的受到影響,了解產學合作的重要性與帶來的好處,這種氣氛的營造,讓整個學校都變成是可以親近產學的優質環境。

中國醫藥大學不僅用心於營造校內的親產學氛圍,也將此精神運用於經營廠商部分,他們嘗試「商標授權」業務,以嚴謹的審核過程,讓符合資格的廠商可以使用學校商標,使得商品有加值的效果,同時於技轉完成後,持續與廠商保持密切聯繫,進行後續產學合作的售後服務,提供不藏私的技術諮詢服務,此種傾囊相助之心,贏得了廠商的讚賞,也凸顯了智財技術移轉的價值。

時時創新  年年進步

新成立的產學合作處,設有三個中心,包括:研發加值中心、智財技轉中心及生物科技發展育成中心,在黃榮村校長的支持下,以三位教授擔任中心主任,形成一貫作業的運作模式,讓研究成果從研發應用、媒合技轉到產品行銷,都有專任教師及專職的經理人來負責推動,實屬為一項創舉。再者,為充分利用校內資源,以利於媒合工作之進行,中國醫藥大學將教授專長分為五大領域,以連結五大目標產業作為主軸,近來並新增國際醫療產業,努力擴展國際合作機會。

中國醫藥大學的另一創新做法,是發行「產學合作E報」,對此,陳偉德副校長特別告訴我們,發行此電子報的目的:「是為了將學校的研發成果讓廠商們知道,讓他們了解有哪些合作的機會,這份電子報不只發給廠商,也寄給校內的老師們,讓他們了解目前學校產學合作發展的進度,也以他人的成功案例,來激勵老師們參與的意願。這份電子報有其特殊的功能與效果,平常勤於聯繫與溝通,往往比專業的會議來的有效。」,發行產學合作E報的初衷,就是希望藉此開創商機,與拓展商品通路,讓產業界與學界擁有緊密聯繫的平台 。

本著幫助廠商與一般民眾,解決日常生活問題的想法,落實為民眾把關用藥安全,中國醫藥大學開辦「中藥藥材真偽藥鑑定」、「農藥殘留」、「重金屬」、「中藥摻加西藥」等檢測服務,接受消費者委託送檢,減少誤食含有西藥成分、農藥殘留之中藥、或是假藥的風險,近來也因塑化劑風波的影響,大學依黃校長的指示,也免費幫忙中部的高中職與大專院校,檢驗相關食品,減少食用的疑慮。談到這些服務,黃校長說:「這是社會責任的一部分,希望未來免費檢驗的對象,可以擴及到國中小學校。」為更多人服務,是中國醫藥大學一直堅持的,存著為民眾解決問題的心態,主動的為民眾的健康把關,不僅讓廠商產品品質有保障,也讓民眾免於處在未知的恐懼中。

不斷的創新努力,讓中國醫藥大學產學合作的績效,年年進步,技轉金額從96年的144萬,到99年已擴增到4,968萬,可謂是倍數的成長。又因為親產學氛圍的營造,教師參與人數也由23人增加至136人,來自企業的研發經費也倍數成長,這都要歸功於學校不斷地創新的作法、法規適時修改,和同仁們的努力,才能讓中國醫藥大學在眾多大學中,脫穎而出成為產學合作的佼佼者。時時創新的成果,讓中醫大登上世界舞台,成為美國發明家協會(National Academy of Invertors)海外第一處分會,成立分會的最大用意,是希望中醫大可以帶動臺灣與亞洲地區,將學術界的智慧財產權帶向國際化。

培育人才  人力創新

優秀醫學人才的培育,一直是中國醫藥大學發展的重心。為了提昇國內臨床教學與醫療品質,陳偉德副校長引進了由美國內科醫學會授權的「迷你臨床演練評量」(mini-CEX),當初只在中醫大校內推廣,現在擴展至全國有百分之七十五的教學醫院,皆使用這項評量機制。台灣版的mini-CEX,是中國醫藥大學於醫學教育課程的創新成果,讓醫學生在實習的過程中,培養與受評估醫學院學生需有的六大能力,可避免診療病患時手忙腳亂而生閃失的狀況,這樣可建構更安全的醫療環境,提昇醫療品質,以保障病人的安全與權益。此項制度的推行,讓醫學界的人力資源培養制度更完善,因此,該校榮獲了2010年第六屆「國家人力創新獎」,能獲得此殊榮,陳副校長認為:「在師徒式的評量與教學過程中,不僅是訓練學生,也促使了很多主治醫師再去學習,我們用這個制度培養未來的學生,連帶的也激發老師再學習的心,讓台灣的醫學人力資源得到創新的機會,我想這就是我們獲獎的理由。」中國醫藥大學做得不只是新的人力資源培養,也努力將舊有人力資源再提昇,增加未來醫療產業的競爭力。

本著優秀的成績,近來中國醫藥大學,也參與多項國家人力培育的計畫,如教育部所推動的「轉譯醫學及農學人才培育先導計畫」,以培育新藥與中草藥產業高階轉譯人才為目標;另外,三大中心之一的生物科技發展育成中心,成立的目的,就是針對中醫藥生物科技有興趣的企業或個人,提供一個全方位的育成平台,讓生技產業能有更多的新血注入。

踏穩基礎  展望未來

能夠擁有今日的成績,黃榮村校長認為:「我們靠得是良好的歷史基礎,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努力發展產學合作,可以說是實力的重整,努力的提昇。」中國醫藥大學奠基於穩健的基礎,發揮自己的特長,不斷的創新培育人才,讓學術成果鏈結各行各業,真誠地解決生活中的種種問題,提昇民眾的生活品質。

為使這優秀的成績繼續延續下去,中國醫藥大學今年制訂了四大目標,分別是發展臨床檢驗、草藥、醫療器材及健康食品之檢驗認證服務,將這四項目標當作未來發展的重心。另外,也加強教師研發與智財資訊的揭露與清查,定期訪談教師和廠商,增加智財成果商品化的機會。再者,加強與中部工業區的連結,定期舉辦「產學合作論壇」,協助產業技術升級,除幫助國內產業升級外,更要將發展面延伸到國外,定期舉辦智財技轉說明會,讓外國的產業也了解台灣的研發實力,讓台灣技術在國際的舞台上發光發熱。

唯有共贏  才是產學

經營產學合作這塊領域已三年多,面對這一路走來的點滴,陳副校長有著深刻的體悟:「產學合作不再只是強調雙贏的局面,我們追求的是多贏的成效,不僅老師、廠商要贏,學校、社會還有國家都要贏,如果沒有辦法有加值的效果,沒有辦法達到多贏的局面,那就不算是產學合作。」中國醫藥大學追求的不再只是單純的雙贏局面,它所希望的是創造一個大家都贏的未來,他們認為研發成果如果沒有辦法變成商品,很多理論將只是空談,沒有辦法解決問題,也沒有辦法改善民眾的生活,唯有深耕產學合作,讓學校的研發技術成果,應用到量產的生產端,為多方創造利多的條件,這才是產學合作所蘊含的真正涵意。

1958年,中醫界的覃勤、陳固、陳恭炎等先生,為了讓傳統中國醫學在台灣生根,捐錢出地興學,在台中市北區創立了一所中醫藥學院,這所學院就是今日中國醫藥大學的前身。座落於台中市區的中國醫藥大學校地不廣,教師與學生人數也不如國立大學,但他們努力的開發自我的價值,時時與社會及國際接軌,將解決問題與提升生活品質,視為自己肩上擔負的責任,他們要的不單單是個人與學校的名聲,而是有著更遠大的願景,創造多方共贏的願景,讓人、事、物都有加值的效果,這才是他們所要求的。在創新的思維模式下,他們依舊堅持與善加保留著優良的傳統,努力調合,讓產學合作的發展,更加多元,更加有利於大眾,展現出加值共贏的特色。

 


相關圖片:

黃榮村校長、陳偉德副校長、姚俊旭主任分享深耕產學合作的心得經驗。

黃榮村校長、陳偉德副校長、姚俊旭主任分享深耕產學合作的心得經驗。

時時創新、年年進步;本校榮獲全國大專院校產學合作得獎專輯報導。

時時創新、年年進步;本校榮獲全國大專院校產學合作得獎專輯報導。

人格高雅的黃榮村校長。

人格高雅的黃榮村校長。

『叫我第一名』~陳偉德副校長。

『叫我第一名』~陳偉德副校長。

勇於任事的姚俊旭主任。

勇於任事的姚俊旭主任。

回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