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中藥典》編修問世了~中國醫藥大學張永勳教授結合中醫藥領域專家團隊的心血結晶

日期:2013-03-24

資料來源:秘書室

分享:分享到臉書! 分享到噗浪! 分享到推特! 分享到line!


第一部代表台灣特色的《臺灣中藥典》編修問世了!

這是中藥法定的標準典籍;係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委託中國醫藥大學張永勳教授結合中藥領域專家團隊合力完成,共收載300種藥材品項,每一藥材分別列出中文名、學名、基原、性狀、鑑別、雜質檢查、含量測定、貯藏方法、用途分類、用量及注意事項;不僅有助於提升國內中藥的品質、確保民眾用藥安全,也象徵著國內中藥品質管制邁入另一個嶄新的紀元。

中國醫藥大學中國藥學暨中藥資源學系張永勳教授說,『藥典』是國家藥品標準的典籍,由政府主持編纂和頒布實施;藥典所載藥品標準和規定為國家藥品標準的法典,具有法律性,是藥品生產、檢驗、供應、使用和監督管理的法定依據。

長久以來,台灣市售中藥材大多仰賴進口,品種繁多且複雜,其品質易受產地、基原、使用部位、栽培條件及貯藏狀況等因素之影響;張永勳教授回顧說,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有鑑於此,為建立國內藥材品質管制規格,於民國74年間邀集中醫藥界的碩彥百餘人,共同編訂「中華民國中藥典範」一套四冊鉅著,是為國內中醫藥規格標準化參考之起源。

隨著時代進步,消費意識抬頭及業界對中藥材標準化、規格化要求日益殷切;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遂委請時任中國醫藥學院校長謝明村教授等人執行「中藥典編輯研究」計畫,並聘請林昭庚教授、吳永昌教授、高尚德教授、郭昭麟教授及黃冠中副教授等專家學者及中醫藥產官學界代表組成「中華藥典中藥集編修小組」,於民國93年間完成國內第一部中華中藥典,收載中藥品項200種,該藥典並於民國94年8月更名為「台灣傳統藥典」。
 
大陸崛起,中醫藥成為顯學,逐漸朝向現代化、國際化發展;台灣藥廠對「台灣傳統藥典」許多規格標準及檢驗方法在實際執行上有不盡理想的地方,台灣區製藥工業同業公會也提出部份建議修正,因此,藥典編修研究計畫持續進行,中國醫藥大學張永勳教授於民國99年再度接受委託執行「台灣傳統藥典」再版編修工作,同時聘請專家學者分為基原研究組、化學檢測組、污穢物質檢測組、通則檢驗方法組及綜合組等五組召開編審會議多達九次,反覆審查修定內容,今年一月《臺灣中藥典》(Taiwan Herbal Pharmacopeia)編修完成正式問世,除原200種內容做修訂外,增修100種品項,共收載300種藥材品項,檢驗方法標準也大幅提高,藥典內容更完整、豐富,且新增「毒劇中藥一覽表」,內文的檢驗試劑也加註英文,並於索引中新增通則試藥與溶液之中-英及英-中索引,方便讀者查閱使用。

國內知名的藥用植物專家張永勳教授團隊,還曾受託執行「臺灣常用藥用植物圖鑑」翻譯成英文出版,同時編修內容,期使中英文版內容一致,更臻完善,對促進國際交流並使國際人士認識台灣藥用植物資源,貢獻良多。

從事中藥材基礎研究樂此不疲的張永勳教授表示,近幾年來全球回歸自然的潮流,使藥用植物備受重視,文獻記載,我國傳統醫學用藥約有一萬二千餘種,其中以植物性藥物佔了大部分,台灣植物超過3772種,台灣特有種約有1605種;他在「臺灣藥用植物資源名錄」有系統的收載臺灣本產、歸化、引種栽培之藻類、真菌類、地衣類、苔蘚類、蕨類及維管束藥用植物共2583種。

為保存台灣少數民族醫藥文化,美國伊利諾大學藥化生藥學系博士張永勳教授,曾在民國84年間接受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委託進行「台灣原住民藥用植物調查、編寫」研究計畫,共收錄原住民藥用植物278種,以植物分類次序編列,分隸211屬,87科,詳細記述植物在台灣地區分布情形或原產地,藥理成分與原住民用來治療之疾病名稱、用法及使用社名等,對於中醫藥及學術界非常具有參考價值,89年5月發行「台灣原住民藥用植物彙編」專書出版後反應熱烈,陸續印行第三版,並榮獲衛生署91年度優良政府出版品圖書獎第一名。
 
在中藥材領域鑽研「功力」獲得國際稱譽的張永勳教授,目前替香港常用的中藥材制定安全和品質標準,總是最晚離開實驗室,他興緻勃勃的說,老祖宗的智慧,愈探究、愈有趣。


相關圖片:

張永勳教授對中藥材如數家珍。

張永勳教授對中藥材如數家珍。

張永勳教授與研究團隊黃冠中副教授。

張永勳教授與研究團隊黃冠中副教授。

琳瑯滿目的中藥專書壁報。

琳瑯滿目的中藥專書壁報。

張永勳教授著作豐富。

張永勳教授著作豐富。

《台灣中藥典》編修問世了。

《台灣中藥典》編修問世了。

臺灣常用藥用植物圖鑑。

臺灣常用藥用植物圖鑑。

臺灣藥用植物資源名錄。

臺灣藥用植物資源名錄。

台灣原住民藥用植物彙編。

台灣原住民藥用植物彙編。

台灣常用藥用植物圖鑑。

台灣常用藥用植物圖鑑。

回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