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類風濕性關節炎」診斷發現新穎的血清檢測法~ 本校免疫醫學研發中心主任蔡嘉哲教授榮獲今年國家新創獎殊榮

日期:2019-09-24

資料來源:公共闗係中心 吳嵩山 主任

分享:分享到臉書! 分享到噗浪! 分享到推特! 分享到line!

English Version


台灣對類風濕性的診斷檢測有突破性創新進展;中國醫藥大學免疫醫學研發中心主任蔡嘉哲教授領導的研發團隊,發現一種新穎的血清檢查方法來診斷類風濕性關節炎,能使病患早期診斷並提早治療,有效降低後續的醫療負擔並提升生活品質,造福社會大眾;經社團法人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評選脫穎而出,榮獲今年第十六屆國家新創獎殊榮。

關節炎在世界人口分布約占20%,換言之,每五人就會有一人未來會有關節炎的問題,而類風濕性關節炎又占人口分佈的1%;目前診斷類風濕性關節炎以檢查類風濕性關節炎因子(rheumatoid factor, RF)及抗環瓜氨酸抗體(antibodies against citrullinated protein antigens, ACPA)二種方法為主,但仍有至少1/3的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對於RF或ACPA是呈現陰性。

中國醫藥大學免疫醫學研發中心主任蔡嘉哲教授領導的研發團隊,發現從牙周致病菌找出一個新的胜肽可用來診斷類風濕性關節炎之抗原,此新穎的血清檢查方法可增加診斷的敏感度及特異性,為一種新發現之診斷類風濕性關節炎之檢查方法,將成為RF及ACPA後,第三個被用來診斷檢查類風濕性關節炎。

曾任中華民國免疫學會理事長、中華民國風濕病醫學會理事長的蔡嘉哲教授強調,中國醫藥大學免疫醫學研發中心團隊發現「以一種新穎的血清檢查方法來診斷類風濕性關節炎(A novel serological test for diagnosis of rheumatoid arthritis.)」的新穎診斷檢測方法,可從現在(RF)、(ACPA)二種檢查陰性病人中測出,超過一半的病人有此新抗體(56.4%);從數據顯示,新發現之診斷檢查方法,可有效提高類風濕性關節炎之陽性率,從54%增加到80%。

美國風濕病學院院士蔡嘉哲教授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屬於一個慢性發炎且具破壞性自體免疫疾病,醫師只能透過臨床表徵來判斷是否為類風濕性關節炎,若此疾病無法即時治療則可能會促使病患情況惡化甚至殘障,故開發此新穎的血清檢測診斷方法,不僅有效提升臨床診斷之陽性檢測率,更能發揮早期診斷及提早治療效果,也能有效降低後續的醫療成本並提升生活品質。

中國醫藥大學免疫醫學研發中心主任蔡嘉哲教授領導的研發團隊此項研發成果,經社團法人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評選,榮獲今年第十六屆國家新創獎--學研新創組殊榮,將於《2019台灣醫療科技展》大會頒獎表揚。

中國醫藥大學免疫醫學研發中心成立於104年,研究重點為自體免疫疾病致病機轉,尤其研究蛋白質瓜胺酸化(Citrullination)之角色,包括類風溼性關節炎、紅斑性狼瘡等疾病。以免疫醫學研發中心之既有基礎經驗加上傳統中醫及中草藥優勢,結合玉山學者Dr. Moncef Zouali及與中央研究院基因體中心與之合作,找尋具新穎性之中草藥、藥物及胜肽等,針對自體免疫疾病之診斷與治療,藉此提升我國免疫疾病與免疫治療研究的能量。

 

【新聞資料】:


相關圖片:


	中國醫大蔡嘉哲教授研究發現「類風濕性關節炎」診斷新穎的血清檢測法。

中國醫大蔡嘉哲教授研究發現「類風濕性關節炎」診斷新穎的血清檢測法。


	中國醫大蔡嘉哲教授團隊榮獲今年國家新創獎殊榮。

中國醫大蔡嘉哲教授團隊榮獲今年國家新創獎殊榮。

回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