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報導】 |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27週年院慶暨五權院區啟用
|
【副校長室訊】本校附設醫院五權院區16日落成啟用,由癌症、急症暨外傷、腦中風和預防醫學4大中心進駐。蔡長海董事長表示,這是該院創立以來最重要的里程碑,期望提供國際級的醫療水準,為臺灣醫療服務帶來全新的視野。
董事長表示,醫院欣逢27周年院慶,五權院區也在16日落成啟用。發展急重症治療是高成本卻低利潤的服務,但醫院肩負社會企業責任,多救活一個病患,就多為一個家庭創造希望。四大中心與美國合作,提供國際級的醫療水準,並以堅強的學術研究做後盾,讓社會需要照護的人,都能接受最高品質且完善的照顧,善盡社會企業責任。
16日的啟用典禮,除了中央研究院院長翁啟惠、台中市長胡志強、立委、南京大學副校長施建軍外,以及美國安德森癌症中心(MD Anderson)代表等皆前來共襄盛舉。董事長向大家介紹五權院區,五權院區由三棟建築組成,有急重症中心大樓及癌症中心大樓,以及獨立的停車場大樓。急重症中心大樓及癌症中心大樓設有700張病床,頂樓的原型停車坪可供直昇機運送傷患;停車場大樓有五百多個車位。
五權院區由癌症中心、急症暨外傷中心、腦中風中心及預防醫學中心進駐,四大中心均以病人為中心,強調「五全」:全人、全家、全程、全隊、全社區的照護,提供全方位且高效率的醫療服務。急症及外傷中心與美國馬利蘭大學合作,引進亞洲首部低劑量快速全身X光掃瞄機,可在13秒內使外傷骨折無所遁形。癌症中心和美國首屈一指的德州安德森癌症中心合作,落實從實驗桌至病床的研發治療。腦中風中心則與加州舊金山分校合作,展開中風與漸凍人的深入研究,並引進新技術如內視鏡中風出血清除術、腦血栓溶解術、腦血管介入性手術等。預防醫學中心將結合家庭醫學與健檢中心,為位民眾健康把關。同時推出中部地區少見的高級健檢,提供優質服務。
董事長認為,中國附醫負有社會企業責任,要以「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的回饋決心,提供國際級的醫療水準。讓社會上需要照護的人,都能接受最高品質且完善的照顧。
【資料來源:副校長室】
二十七週年院慶林正介院長致詞
胡市長、林前市長、黃縣長夫人、各位立委、廖里長、健保局中區分局陳經理、中研院翁院長及各位院士們、南京大學施校長、校友會陳會長、蔡董事長及各位董事、黃校長、各位貴賓、各位女士、各位先生,各位校院同仁,大家早:
歡迎大家蒞臨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27週年院慶暨癌症中心、急重症中心落成典禮。
在這個禮拜一,全世界癌症領域最知名專家Dr. DuBois也是美國德州大學MD Anderson癌症研究中心院長及總執行副校長,他接受蔡董事長邀請來院演講,我在開場時告訴他這一週是一個令我們興奮且難以忘懷(exciting & commemorable)的時刻。因為,不只是醫院27週年院慶,更重要的是劃里程碑的五權院址(癌症中心、急重症中心)將落成啟用。
醫院過27歲生日,能有今日的規模,當然要歸功於首任王廷輔院長的開疆闢土,接著蔡長海院長的卓越領導,使醫院躋身醫學中心之林,還有這幾年蔡董事長與各位董事的指導與支持、學校師生的協助、在座各位長官、貴賓與鄉親的厚愛,當然更要歸功於全體同仁的努力。今天,藉這個機會向各位致上最高的謝意。
大學醫院及醫學中心的使命及任務即深且廣,過去礙於空間狹小醫療作業受限,服務、教學與研究各方面都難以發揮更好的功能。在董事會的決議及指示下,民國90年9月我們向教育部提報購地發展計畫,並獲准購置鄰近國有土地,以為發展。經過購地、地目變更、規劃、改變規劃…等工作,於95年4月正式動工興建,一轉眼580個日子過去了,佔地5400坪共三萬多建坪的三棟大樓也順利完工落成。11月12日醫師節早上7:30左右,我與陳瑞杰副院長、李主秘等幾位同仁,在這個地方迎接第一位來五權院址就醫的病患時,那是一位歐巴桑和家人,他們露出生疏好奇且帶著讚賞的表情,讓我心中充滿著無可言喻的感動,覺得過去這段日子的努力,終於要開花結果了。
醫院發展重點一向著眼於當前及未來民眾最迫切的健康需求,癌症中心暨急重症中心這兩棟大樓,設有癌症中心、急症暨外傷中心、腦中風中心和預防醫學中心,這四大中心涵蓋了國人必須嚴正面對的健康課題。癌症25年來居國人十大死因之首,醫療日益進步,癌症的治癒,卻無法突破,許多民眾及家屬承受癌症帶來的苦痛。事故外傷雖居國人十大死因第五位,卻是青壯年頭號殺手,如果沒有在第一時刻得到完善處置,則病患即使拾回生命,身心仍得承受許多折磨。目前國內,尤其中、南部地區欠缺規劃完善的癌症中心與急症暨外傷中心。腦中風病患治療時間一旦超過黃金3小時、6小時,沒有得到適當的介入,預後往往也不好。而「預防勝於治療」,疾病的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以及降低殘障這些預防措施,更是重要。所以,五權院址是以這幾個中心相關業務的發展,為首要任務,並配合學校我們也與國內外頂尖機構攜手合作,由研究到臨床,提供最優質、最先進、最周全的醫療;我們強調急、重症,更重視五全:全人、全家、全社區、全隊、全程以病人為中心團隊式的照顧,全力守護民眾健康。我們的建築體呈現No.1及健康之門、生命之門,就是這個用意。
毫無疑問地,五權院址的落成,學校暨附設醫院將進入另一個新的里程。這個劃時代的進展,是一項相當艱鉅的工作,也所幸我們這兩三年有部長級的黃校長,具大格局的風範與國際觀的視野,我們更有國策顧問級的蔡董事長及最團結最睿智的董事會,高瞻遠矚,氣魄非凡,引領團隊開拓新局。尤其蔡董事長,他的用心與耐心、他的熱心與愛心,讓我們跟在後面雖上氣不接下氣的,還一直全力往前跑!!
攀天梯尋夢土 來時路長情更長
校長 黃榮村
五權院區啟用、開啟院史上的新紀元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能夠逐年成長,顯示醫療服務等基本元素在病患間已達到一定的滿意度,並且出現了明顯的正向循環。五權院區在此時啟用,具有蛻變的象徵意義。持平來說,我們以前雖然不錯,但脫離不了地域性,未來一定要跨出去,與學術結合,從事尖端的醫療研究,才有真正與國際接軌的一天。
從大學附設醫院的規模來看,中國附醫在國內僅次於台大,但是光有規模是不夠的,在醫療界的聲望和實質水準也應該齊頭並進,這是挑戰,也是使命。院方近年來不斷對同仁喊話,要求做到國內頂尖、特定領域亞洲第一、世界一流,學校也背負著進入世界前500所大學的壓力,有人說這塊餅畫得太大了,但是如果不這麼期許,有些人大概就懶了,根本就不想奮鬥了。
大家在築夢、追夢之際,也應有自知之明,知道理想與現實之間有著一段相當的差距。虛心自省,知道自己的不足,好好制訂策略,按照規劃,一步步攀上通向夢土的天梯,才是智者所為。
銳意耕耘有成、多位著名學者樂意前來任教
我們怎麼做,大家都在看。董事會的積極運作,醫院的進步,學校和醫院空前的結合,在醫界和學術界都得到極高的評價。學校最近邀請幾位著名學者當榮譽講座教授,他們都很願意來,有的直接問「我能為你們貢獻什麼?」他們說「學校與醫院進步的很快!衝得很厲害!」所以他們願意與我們共事,願意在這樣的環境下作育英才。
回顧之後前瞻、我們看見更明確的未來
在院慶和五權院區啟用的雙喜臨門之日,除了對醫院致上最大的祝福,也希望大家要記得回頭看一看,看看這一路是怎麼奮鬥過來的,從錯誤中改進,在不足中增強。回顧之後,知道自己曾經如何堅毅的排除障礙,勇往直前,成功達陣,有了信心為後盾,就能看見更明確的未來。
|
|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NATMA)蒞校訪問
|
【醫學院/沈戊忠院長訊】北美台灣人醫師協會 (Northern American Taiwanese Medical Association)成員,共83名會員及眷屬於11月10日及11日蒞臨本校訪問。
此次NATMA訪問團由會長許正雄醫師(中山校友)及副會長許昭雄醫師(本校校友)帶領。他們除了遊覽台灣風景名勝,體驗雪山隧道及高鐵,也特別安排拜訪中國醫藥大學及中山醫學大學。
11月10日由蔡長海董事長設宴款待,本校參加的另有黃榮村校長、陳偉德主任秘書、沈戊忠院長、蔣立琦學務長、吳錫金系主任及附設醫院施純明主任。蔡董事長於會中致詞說,他曾三度赴美參加NATMA年會及發表演講,並且獲得NATMA會員許多寶貴的建議,獲益良多。接著黃校長致詞歡迎,並說明學校目前現況。會員們對於蔡董事長的熱誠表示非常感謝。
許正雄會長也致詞對本校之熱烈款待表示謝意,許會長說此次NATMA返台只安排參觀中國醫藥大學及中山醫學大學,其他各校都沒去。
11月11日NATMA會員抵中國醫藥大學參訪。由沈戊忠院長、吳錫金系主任、蔣立琦學務長及附設醫院施純明主任接待,聽取中國醫藥大學及附設醫院的簡報,隨後參觀學校及醫院設施,尤其五權新院區的急重症中心及癌症中心。大家參觀了急重症中心的15樓直升機停機坪、12樓的VIP病房、6樓健康之門的空中花園,以及一樓的急診區,對於這棟設計精良新穎的建築物及完善的設備,非常稱讚。
中午大家享用午餐,並舉行意見交流座談,NATMA會員詢問許多本校及附醫如何管理及運作這麼龐大機構,又能保持品質,時時創新,每日進步,以及談到台灣的健保問題,並由沈院長、吳主任及蔣學務長一一回答。座談中有位會員談及自己的朋友在美國加州頸椎外傷癱瘓,做氣切,被認為沒有希望,而轉往護理之家照護,且又因照護不好長褥瘡,家屬最後將病患轉回到本校附設醫院治療。經附設醫院各科醫師會診討論,決定可以拿掉氣切的管子,並繼續做復健及護理照護,現在褥瘡傷口已逐漸縮小,手腳也稍可自行移動。他感嘆台灣的醫療真是又便宜又好,同時印證蔡董事長在附設醫院簡介中所說的「以病人為中心」的照護是真正的做到了,而不是口號。而另一位會員說他是南投人,父親因中風而轉送到本校附設醫院,他從美國回台灣參與照護,發現本院15C病房的醫護人員對病患的細心照顧,令人感動,比美國的醫院好太多了。
在大合照的滿足笑容中,劃下了圓滿句點,並期待2008學校50週年校慶時,校友再度齊聚一堂。
【資料提供:癌症中心】
|
|
韓國國立釜山大學鄭其昊副校長一行訪問我校
|
 |
合影 |
【張永賢副校長室訊】韓國人口為我國的2倍,有41所醫學院,其中6年制有26所,學士後4年制「醫學專門研究院」(醫學碩士)有15所。韓醫科大學有11所,但全部是私立大學,且是6年制。韓國政府積極推動國立大學設置「韓醫學專業」,且是直攻碩士的「韓醫學專門研究所」。目前韓國一年西醫學系畢業生共4,300名,而韓醫學系一年共750名。
國立釜山大學為韓國最早建校的國立大學,從1945年到現在,共62年校史,已經擁有15個學院的綜合性大學。在校生2萬5千名,擁有1千1百多名教授的龐大研究和教育機構,與世界24個國家134所優秀大學和研究機構進行長期交流與合作,與台灣建立姐妹大學有國立台灣大學及政治大學。在2006年韓國政府主辦的BK21(Brain Korea 21)項目中,國立釜山大學位居全國大學第二位。
國立釜山大學在2006年11月設置「韓醫學專門研究所」,是韓國至目前唯一一個國立大學韓醫學專門研究所。招收學生為大學畢業,學士後4年制度,為韓醫學碩士,需寫畢業論文,且可考韓醫師執照,一年招生50名。該研究所同時是一所以韓醫研究開發的中心。以培養具有研究開發能力的人才和構築韓洋醫合診體制(中西醫結合),作為最高目標的「韓醫學專門研究所」。目前國立釜山大學已有「醫學專門研究所」和「釜山大學附屬醫院」,附屬醫院總床數2,500床,預定在2010年開設附屬韓醫院200床。
於2007年11月9日由鄭其昊副校長率團(韓醫學專門大學院推進團長),白承玩教授(麻醉醫學專業)及四位韓醫學教授,一位中文系南德鉉教授作翻譯。早上參觀本校附設醫院中醫部及座談。下午參觀中醫學院及座談。
國立釜山大學鄭副校長邀請本校校長黃榮村教授率團,於明年3月在「韓醫學專門研究所」正式招生開課之時,蒞臨指導,並簽約雙校為姐妹大學。
【資料提供:副校長室】
|
|
【焦點新聞】 |
|
96學年度第1學期性別平等研習會
|
 |
 |
人事室傅立志主任致詞 |
心輔組施欣欣組長介紹講師背景 |
 |
 |
范情老師說明性別平等教育的發展 |
教職員們認真聽講 |
【心輔組/謝昭弘訊】本校於11月26日為促進校內教職員對於性別平等教育的了解,心輔組及人事室共同舉辦了性別平等研習會,二場次約有二百人參加。
由於近年來國內對於性別平等的意識逐漸抬頭,校園內也出現了更多關於性別平等教育的議題,為了提供校內教師及員工有更充實的性別平等教育知能,我們邀請了東海大學講師,同時也是教育部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委員的范情老師為我們帶來了「性別主流化(gender mainstreaming)--- 迎接性別平等的新紀元」及「性別平等教育之精神與內涵」二個主題,不但說明了性別平等教育的要義,同時也針對許多校園內的性別平等問題作了深入的探討和解析。雖然講習的時間不長,但與會的教職員想必都得到了許多知識上的收穫,並讓本校的性別平等教育得以有更充實的成長。
【資料來源:心輔組】
|
|
工業技術研究院生技與醫藥研究所『張毓力博士』蒞校演講
|
 |
 |
工業技術研究院醫藥技術組副組長張毓力博士 |
同學熱烈參與 |
 |
|
合影 |
|
【中藥資源學系訊】工業技術研究院生技與醫藥研究所是台灣在中草藥新藥研究領域中,具有實際產品開發經驗的少數單位之ㄧ。本次特別演講邀請到醫藥技術組副組長張毓力博士以生技與醫藥研究所申請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植物藥新藥之新藥臨床試驗許可(IND)的經驗,向全校師生作一場以『中草藥植物新藥開發:從實驗室到臨床試驗申請』為主題的特別演講。
在工業技術研究院服務超過20年、美國賓州大學化工博士出身的張毓力博士,除了曾經擔任原料藥GMP試驗工廠與製藥工程部之職務外,也主持中藥cGMP試驗工廠建廠計畫與中草藥產業技術發展推動專案計畫等大型計畫。2005年以『抗B型肝炎治療植物新藥開發』獲得工業技術研究院研究成就團體銀牌獎。張毓力博士親自參與抗B型肝炎治療植物新藥BMEC-101、抗氣喘植物新藥BMEC-1217B與抗C型肝炎治療植物新藥BMEC-701的IND申請組件之撰寫,並成功地申請美國FDA的臨床實驗核准。張博士即以其親身的經驗,以抗B型肝炎治療植物新藥BMEC-101為例,說明中草藥新藥開發的過程與相關知識。
張毓力博士針對:新藥開發的一些基本知識、試驗中新藥臨床試驗申請的內容是些什麼東西、要如何產生這些內容、這些內容的產生者要有什麼樣的觀念與訓練以及在學的同學應該培養什麼樣的基本才能,成為生技醫藥產業的人才等重點,向同學說明中草藥新藥開發的相關知識與流程。例如撰寫新藥申請之IND申請組件(IND package),必須具備有KTIPMCLCD(Knoledge, Transfer/Integration/ Processing/Mining, Communication, Learning, Coordination,Decision making)等素養。勉勵同學充實專業知識的基本面,為中草藥新藥開發研究做準備。
參加的師長與同學非常踴躍,除了中藥資源學系的師生外,更吸引藥學院其他系所的師長與研究生的參與。大家都對於工研院中草藥新藥開發的經驗,感到十分好奇。現場除了精采的演講外,熱情的問題討論也持續不斷,反應相當熱烈且受益良多。最後在張毓力博士對在校同學:專業的進深、法規的了解與溝通、領導和EQ的培養等勉勵下,結束這場精采的演講。
【資料來源: 中藥資源學系】
|
|
牽手散步北港溪畔--志工教育訓練
|
 |
 |
工讀生協助簽到 |
始業式:蘇月明組長 |
 |
 |
林志浩先生演說「古蹟保存與現況衝擊」 |
鄧效忠組長帶領志工玩團康 |
 |
|
文化志工教育訓練課後合照 |
|
【新聞研習社訊】志工教育訓練在96年11月25日於中國醫藥大學北港分部舉辦。上午於201教室舉辦全體志工服務內涵基礎訓練課程,下午則依照各組不同服務性質聘請專業教師為志工上課。
課程內容如下:
一、始業式:教學卓越辦公室蘇月明教官為志工朋友說明本日課程概要及志工訓練之重
要性。
二、講題:「志工服務內涵」,聘請亞洲大學 曾竹寧教授。
三、講題:「訪視技巧概說」,聘請亞洲大學 曾竹寧教授。
四、講題:「外籍勞工政策發展」,聘請雲林縣政府勞工局勞動條件課 林清松課長。
五、講題:「如何玩團康」,聘請嘉義市救國團活動組 鄧效忠組長。
六、講題:「如何撰寫教案」,聘請嘉義縣瑞峰國小 陳鳳如老師。
七、講題:「古蹟保存與現況衝擊」,聘請 林志浩先生。
八、講題:「掌中藝術」,聘請志航國小 蔡坤福老師。
【資料來源: 教學卓越辦公室】
|
|
學生安全防護教育
|
 |
 |
校園安全防護教育情形-1 |
校園安全防護教育情形-2 |
 |
 |
校園安全防護教育情形-3 |
校園安全防護教育情形-4 |
【學務處生輔組訊】中醫大的男生你在同學有難時,敢於任俠仗義,助人緩急,亦或只能瞻前顧後,英雄氣短;中醫大的女生,如臨危難時,你是否能給予宵小當頭棒喝,化險為夷;亦或只能任人欺凌呢? 本校生輔組為強化校園安全,增進學生自主防護能力,於11月22日下午13∼15時於105教室邀請台中市警察局少年隊江余德及楊鳳任等二位教官蒞校施教,主題為「學生自主防護教育」並教授防身術。
除了教授學生安全防護之道,並親授防身術外,亦於課程中發放與會學生人手1只哨子做為臨危處理工具,希望幫助同學在緊急時刻,能哨音救命。在別人有難,能守望相助,藉由哨音築起校園守護網。
而校園安全社並藉此機會召募新社員,擔任校園守護天使,期借助同學平日學習與生活皆在一起,更易發揮全體守護的精神。
【資料來源:學務處】
|
|
96學年度第1學期導師知能研習會-「快樂頌-後現代心理學的實踐」
|
 |
 |
導師簽到 |
心輔組施欣欣組長介紹蕭文老師 |
 |
 |
蕭文老師講解後現代心理學 |
蕭文老師和導師們的互動 |
【心輔組/謝昭弘訊】在秋意漸濃的十一月底,心輔組特地為校內的導師們準備了一場心靈的饗宴-導師知能研習。
本學期的第一場導師知能研習於11月22日舉行,特別邀請到輔導學界知名的蕭文教授為校內的導師們演講「快樂頌-後現代心理學的實踐」。蕭文老師現職為國立暨南國際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所長,曾任中國輔導學會會長及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系主任、所長。在諮商輔導學界享有盛名。蕭文老師不但致力於各種心理諮商的研究,同時他也專研「幽默諮商」,利用幽默的方式讓與學生之間的溝通更為有效。
此次導師知能研習,蕭文老師便以他專長的輕鬆幽默口吻,讓後現代心理學的精神在笑聲之中融入導師們的想法中,想必可以讓校內的導師們在面對繁忙的導師工作時,能更幽默圓滑地解決學生的困擾,讓校園內處處充滿著快樂頌的樂音。
【資料來源:心輔組】
|
|
風險管理與溝通系列講座(七)-「地理資訊系統在醫藥衛生研究上的運用」
|
 |
 |
演講主持人 - 風管系系主任江鴻龍 教授 |
國家衛生研究院 - 江博煌 博士 |
 |
 |
江博煌博士與師生談論地理資訊系統在醫藥衛生研究上的應用 |
參與的師長與同學們認真聆聽江博士精采的演說 |
【風險管理系訊】在演講前地理資訊系統這麼名詞對我們來說是很陌生的,這次演講中江博煌博士以幽默風趣且淺顯易懂的表達方式講解,使我們在此短短的兩個小時中獲益良多,首先江博士告訴我們地理資訊系統的應用是生活化且很廣泛無所不在的,包括手機上的GPRS定位以及曾經風行一時的趴趴GO都是地理資訊系統的應用,我們在使用這些高科技產品的時候,其實也漸漸融入地理資訊系統所帶來的便利性。
一般來說地理資訊系統(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之定義可分三部分來訂定:(一)以處理對象而言---空間資訊及其相關連之屬性。(二)以處理之方式而言---電腦化之輸入,處理,分析、輸出,電腦化。(三)以運用功能而言---決策、管理支援。綜合而言,地理資訊系統是一電腦化系統,針對空間及其屬性資訊建立資料庫,並以輸入、處理、分析及輸出四大部分功能,來作為決策及管理支援。而就GIS之組成來說可依狹義與廣義之系統分別說明,即系統本身(資料庫、軟體、硬體)及系統與其操作環境(GIS系統軟硬體,操作員、經理、使用者、系統發展者、應用模式建立者)。地理資訊系統之特性是在空間資訊處理,其包括了二度(平面,多為傳統之地圖)三度(立體)及四度(空間時間)之資訊。江博士在演講中提及GIS的分析方法有下列四種分別為Vector methods、 Raster methods 、Object-oriented method、 Statistical method。Vector methods是一種向量的概念,以點、線、多角形呈現資料,最簡單的應用為進行行政疆界與道路地址之比對。Raster methods 則以網格系統展現資料,每一網格含括描述性資訊,可利用來分析環境與連續性的地表資料。Object-oriented method是以物件、屬性之方法來呈現資料,可以處理複雜的活動模型,可以進行實況互動模擬,最主要是用來觀察未來的趨勢,例如美西未來的城市發展。 Statistical method多應用在疾病群集之偵測上,包括地理分析機(Geographical Analysis Machine),空間掃瞄統計(Spatial Scan Statistic)及動態連續的時空區域分析(Dynamic Continious Area Space-Time)等應用,利用統計之模式結合地理資訊環域處理的能力,達到疾病偵測之目的。
地理資訊系統(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提供了多角度來幫助決策者分析資料,使我們對於龐大的資料能夠更有效率的窺出其端倪,不管是在台南安順廠附近的漁塭採樣後利用GIS分析、以定點醫師通報類流感病例並且未來做到每時每日更換資料、或者是利用GIS觀看候鳥的飛行路徑來了解是否與禽流感有關,等等我們都可以感受到地理資訊系統所帶來的便利性。但是很多事情都是一體兩面的,有利必有弊,演講過程中我也思考到如果資料數太少是否會帶來偏誤?或是我們所考量的參數太少也可能會出現一些偏差,但是做研究總是多少會有誤差,我們只能確保誤差最小,如何在有限的資料下,利用最佳的工具做作最好的分析,才是我們最重要的考驗。另外也提及未來政府所做的地區性獲癌風險高低是否會造成民眾恐慌,關於這點政府是否要公開資訊給民眾,那其後續是否可能會造成當地房價下跌,進一步影響經濟問題,關於這點江博士也提到,這是大家都很擔心的,所以政府單位必須在維護個人隱私及資訊公開上做一平衡的考量。此時我不禁思量到前陣子GOOGLE宣稱未來可以利用地理資訊系統就可看到世界每個地方街道的現況,包括正在上課或是正在日光浴的人們,這樣方便的科技是否也帶來人們更多隱私權的流失,這是我們要思考的,科技的快速發展帶給人們許許多多的方便,但是卻也帶來一些我們可能始料未及的意外,我們總是無法想像充滿創意的人們可以把新的科技發展運用到好的方面還是壞的方面。不過,不管怎樣地理資訊系統帶給醫藥衛生領域上的便利及好處是不言而喻的,我們隨時可以知道病例增減的脈動,以及利用區塊來了解病例大多集中在台灣那個地方,例如烏腳病主要在台南沿海,我們就可以多挪些經費給當地的民眾或學者,將政府預算花在刀口上。
這次的演講,又在一次讓我感受到學問無止盡,學有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雖然這句話老掉牙,卻又很經典,社會一直在進步,活到老學到老,才是生活在現代社會能夠存在的競爭力。
|
|
學務處免費提供感恩卡
|
 |
 |
卡片樣本-1 |
卡片樣本-2 |
【生輔組訊】在資訊爆炸的社會中,你我都已經很少提筆寫信,回想一下,上次寫信是多久以前了,歲末年終之際,想對家人、師長或遠方的親友表達關懷感恩嗎?學務處有提供感恩卡,各位師長、職員工、同學們可到互助大樓B1生活輔導組免費索取。
【資料來源:生活輔導組】
|
|
《楷模講座》許你一個美好的未來—如何寫好自傳及履歷表、面試需知
|
 |
 |
周淑媚助理教授 |
同學參與情形 |
 |
 |
模擬面試情形-1 |
模擬面試情形-2 |
【醫技系訊】本活動邀請到本校通識中心周淑媚助理教授來為我們演講有關如何申請研究所甄試及社會新鮮人進入職場的申請準備事宜。
對於即將在明年繼續就讀碩士班學業或踏入職場工作的我們皆感到未來充滿一股濃厚的競爭氣息,不管是申請研究所甄試、入學考試抑或直接就業都必須去思考如何秀己之長、突破重圍,才能有勝出的機會,進而讓自己順利升學或就業。而不管是申請研究所甄試或是準備就業,如何寫一份好的自傳及履歷表,並習得面試要點,乃決定是否能勝出之最重要的第一步。
今日透過周老師不疾不徐,娓娓道來地點出升學及就業之第一步-自傳及履歷表撰寫和面試的要點如下:
一、研究所面試應包括下列事項:
1. 自我介紹:簡述目前學業及實驗現況,突顯自己的人格特質與優點。
2. 對推甄學系的了解(哪些老師或實驗室在做哪些領域的實驗):務必瞭解該系所老師的專長及研究領域,以利口試詢答。
3. 對其他學科的興趣:回答時勿模棱兩可,態度要堅定且從容。
4. 對自己所做的實驗了解程度:務必誠實地回答自己所參與之實驗,切勿吹噓。
5. 選擇該系所的目標:為何選擇此學校系所,應陳述吸引就讀之師資軟體,設備硬體等各項
特色。
6. 在做實驗時,面對困難要如何克服:適切表達面臨實驗困境之心態與解決能力。
7. 勿刻意突顯宗教信仰與政治立場。
8. 總結:對於選定目標的心態要堅決,在回答問題的信心和完整度部分需肯定,但語氣是和緩而不激進。
二、研究所推甄履歷表應包括下列段落
1. 自我介紹:以自我為中心,簡明扼要地將兩代親屬內關係,自高中後的成長階段開始陳述之,並強調自己的人格特質與優點。
2. 在大學四年的準備:詳述在大學生涯中與就讀研究所的相關準備事宜,強調自己的積極性。
3. 對於無實驗室經驗,可提出自我的研究構思或計畫:若無實驗室經驗者可提出一份完整研究構想或計畫,增加自我踏入未來研究的準備。
4. 對於計劃中的專業名詞需確實瞭解
5. 總結:可提出在閱讀文獻的想法,突出自己的優點(讀書)
三、模擬面試
1. 自我介紹
2. 審查資料
3. 研究成果報告
4. 老師補充:對報考的師資了解,設定專長及目標,對系所方面及自己所學需做連結,強調興趣及吸引力。
(A) 求職面試:醫檢師
需讓口試者明瞭自己對臨床與研究連結性的認知深度,並強調負責、積極進取的個人特質及合群的團隊精神。
(B) 求職面試:助理研究員
若沒有實驗經驗者要設計實驗,往往執行上會有困難,注意是否能確定自己了解臨床及設計研究的不同,且需強調積極求新、團隊合作之精神。
【資料來源: 醫技系】
|
|
教職員工體適能檢測活動
|
 |
 |
檢測柔軟度評量 |
檢測情形-1 |
 |
 |
檢測情形-2 |
檢測情形-3 |
【衛保組訊】由體育室、衛生保健組合辦教職員工體適能檢測活動,於11月12日下午14:00~16:30立夫教學大樓地下室一樓韻律教室舉行。
體適能檢測由體適能專家王夢英老師親自指導,其檢測內容包括:三分鐘登階、一分鐘仰臥起坐、坐姿體前彎,再依身高、體重、BMI身體質量指數及三分鐘登階所測量的三次脈搏,檢測出心肺耐力指數、肌力、肌耐力、柔軟度評量,並將評量結果通知受測者。
【資料來源: 衛保組】
|
|
P2-4學習楷模激勵計畫-新聞研習社《第2次集會》
|
 |
 |
小記者劉祐榕同學參加『科普寫作研習營』的心得分享 |
社長 許慧嫻同學介紹『科普寫作研習營』的相關書籍與社員們分享 |
 |
|
社員們共同審閱專訪人物推薦表 |
|
【新聞研習社訊】本次集會首先由劉祐榕同學和社長許慧嫻同學代表分享科普寫作研習心得,接下來審閱小記者推薦表並確認下次集會時間。
劉祐榕同學與社員們分享科普寫作研習營第1日的心得,表示很多時候,我們覺得自己在專業領域已學有所成,可是放眼朝外一看,這和大自然所能教導給我們的知識相比,實在只是滄海之一粟。人們念茲在茲的,一直都是「我」,可是人畢竟渺小,不管今天我們是開心或難過、成功或失敗,自然依舊有其規律在運行,太陽從東方升起,水也一樣往低處流,世界並不因為你就停止運轉。既然如此,又何必將自己擺在第一順位呢?總是將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只是讓自己目光短淺、視野狹窄,走不出象牙塔罷了。
社長許慧嫻同學與社員們分享科普寫作研習營第2日的心得,表示對科學有興趣的門外漢能透過更淺近易懂的文字,一窺科學的精妙之處。好的科普寫作,能讓複雜難解的科學原理,生動地呈現在世人面前,引發更多人學習與研究的興趣及動機。不過我們必須要了解的是,並非每項科學知識皆能透過科普寫作的包裝轉為淺顯易懂。就如同先前提到的,科學對於想了解它的人是設下門檻的,如果不認識生物細胞的基本構造,更別說想理解神經傳導機制的運作。又比如像量子力學所探討的是肉眼不可見的事物,本身已很難用巨象角度加以闡發,再加上其中包含了強大的數學邏輯推演基礎,再怎麼厲害的生花妙筆,也真的難以生動地詳加闡釋。因此從事科普寫作的首要認知,就是要清楚「什麼是能寫的」。找到合適的主題,才有機會把文章寫好。
【資料來源:教學卓越辦公室】
|
|
【生命科學講座園地】 |
第8場生命科學講座-林納生教授《植物病毒科技》
|
 |
 |
周院士致詞 |
中央研究院植微所特聘研究員兼農業生物科技研究中心主任林納生教授 |
 |
 |
演講情形-1 |
演講情形-2 |
 |
 |
周院士頒發感謝狀予林納生教授 |
會後討論互動 |
【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訊】由生命科學院主辦的『提升學習風氣與邁向卓越教學』-『生命科學講座』,在11月21日邀請到的是中央研究院植微所特聘研究員兼農業生物科技研究中心主任林納生教授蒞校專題演講。今天的內容非常豐富,談到了不僅僅侷限在植物方面,也提及了動物方面的資訊。首先介紹了今天的主題病毒的種類、大小、特性還有研究發展史。在病毒的研究當中,從最早發現病毒的存在、純化、結構到現在的病毒載體應用。這之間的發展對於台灣農業上預防病害或者應用在動物上的疫苗研發…等等都有很大的貢獻。
而在2006年的獲得諾貝爾獎的研究siRNA也是在植物裡發現出來的成果。這項研究對於基因功能的研究、疫苗的開發以及基因治療的應用上有極大的貢獻。
早期最典型的植物病毒研究就是菸草嵌紋病毒,當時發現被感染的植株磨碎後也可以在感染其他的植株。當時對於病毒的知識缺乏,因此也不知道病源體為何。後來科學家發現這些病原可以穿過濾膜,而起且病源體是比細菌還要小很多的物質,因此漸漸也開始了許多相關的研究。病毒不僅僅只有會感染植物的病毒,也有專屬感染動物的病毒,但動物和植物的之間病毒有極大的不同。植物病毒有特殊的蛋白也就是幫助他能夠運送的movement protein,因為植物和動物不同,植物具有一層細胞壁,因次要把核酸物質送入植物體就要靠此蛋白透過植物細胞的原生質絲送入細胞內。
目前也研究到利用植物病毒來研發疫苗,前陣子豬隻的口蹄疫疫苗可以藉由病毒的應用來製成。另外在我國也成功研發了衛星核酸的技術應用在植物,具有可以攜帶疫苗核酸進入植物體的潛力,對於將來研發疫苗的研究上有很大的貢獻。
|
|
【教師培育園地】 |
96學年度新進教師研習營
|
 |
 |
本校之遠景:黃榮村 校長 |
圖書館簡報:林時暖副館長 |
 |
 |
研發處簡報:吳介信副研發長 |
教師培育暨發展中心、學術交流中心簡介:關超然 主任 |
 |
 |
總務處簡介:李奇學組長 |
教務處簡介:江舟峰 教務長 |
 |
 |
人事室簡介:李嘉雯 小姐 |
學校應協助事項:黃榮村校長、張永賢副校長、陳偉德主任秘書、江舟峰教務長、關超然主任、吳介信主任 |
 |
 |
主持人:傅立志 主任 |
主持人:辛幸珍 副教授 |
 |
 |
學生意見反應:趙家佳 研究生 |
學生意見反應:顏岑潔 同學 |
 |
 |
優良教師經驗分享:吳介信主任 |
優良教師經驗分享:蔡文正 主任 |
 |
 |
訓輔工作簡介:張黎明 組長 |
大合照 |
【教師培育暨發展中心 / 黃坤堆訊】秉持著服務新進教師、促進本校教師向心力,以及為了增進新進教師對於教學研究資源之瞭解、精進輔導作為、強化專業知能,並追求卓越成長,本校教師培育暨發展中心(CFD)與人事室於96年11月24至25日在台南縣官田鄉「西拉雅渡假飯店」舉辦96學年度「新進教師研習營」,本次參加對象為96年2月以後進入本校之新進教師。
本次會議邀請校內教務處、研發處、總務處、人事室、教師培育暨發展中心、學術交流中心、圖書館等單位為新進教師說明與其相關之權利與義務,讓新進教師能及早融入中國醫藥大學這個大家庭。另一方面,為了積極有效協助新進教師,本次會議也特別在黃榮村校長的指示下特別安排了「學校應協助事項」此一單元,會中獲得新進教師廣大迴響,以下即歸納教師們所提之建議:
(一)請採購流程簡化。
(二)小額申請是否可累積到定額後一併申報(5000元)
(三)設立Faculty lounge,提供教師聯誼場所。
(四)門禁加強。
(五)室內電話管理時間延長。
(六)校內研究計劃編列之國際會議旅費是否得保留展延。
(七)請採購之退件原因不明。
(八)Web of Science可溯至1995年。
經由本次研習活動,不僅凝聚了新進教師對於本校之向心力,同時對於學校未來之發展目標亦注入莫大之動力,而此次活動也廣獲新進教師之好評與認同,而CFD與人事室亦將持續秉持此一服務精神將此一活動延續下去,共同創造本校更美好之未來。
|
|
活動預告
|
壹、2007中區大學資訊素養教育論壇
一、時間:民國96年12月7日(星期五)13:30~16:00
二、地點:本校互助大樓11樓11A01教室
三、主辦單位:本校通識教育中心及教師培育暨發展中心
四、參加對象:全國大專院校教師
五、邀請講者:Dr. Michael Eisenberg
【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資訊學院榮譽教授】
六、講題:Information Literacy: Essential Skills for the Information Age
七、議程暨報名網址: http://webap.cmu.edu.tw/cfd/Apply.asp(請於12月5日前完成報名)
八、本研討會開放免費報名參加
九、聯絡人:通識教育中心 徐玲珊 電話:04-22053366分機:1801
教師培育暨發展中心 黃坤堆 先生 電話:04-22053366分機:1622
十、全程參與者將於會後核發3小時研習證明,本校專任教師請攜帶教師成長護
照核章。
貳、「OSCE、Mini-CEX、Sim Man實務經驗分享」
一、目的:OSCE、Mini-CEX、Sim Man實務經驗分享
二、指導單位:教育部 (教學卓越計畫P1-2教師培育暨發展)
三、主辦單位:教師培育暨發展中心
四、時間:96年12月12日(星期三)下午1點至4點
五、地點:立夫教學大樓6樓第一會議室
六、參加對象:本校教師、附設醫院醫療人員
七、議程暨報名網址:http://webap.cmu.edu.tw/cfd/Apply.asp
(請於12月10日前完成報名)
八、當天敬備茶點,會後將核發研習證明(專任教師請攜帶教師成長護照核章)
九、聯絡人:教師培育暨發展中心 黃坤堆 先生
分機:1622
|
|
【育成中心園地】 |
創新育成業務
|
- 本中心已通過優勝檢驗科技有限公司及京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進駐本中心。
- 中心舉辦之96年度「中國醫藥大學前瞻未來(4C)教學卓越計畫」~『技術創業跨領域經理人養成學苑』報名已額滿。
|
|
智慧財產權管理暨技術移轉業務
|
1. 關於「孔子」商標註冊事件之說明。
從商標審查觀點來看,商標法並沒有排除「人名」申請註冊的可能性,「人名」仍然有作為商標來表彰商品或服務來源的功能。因此,原則上歷史人物是可以作為商標來申請註冊,例如大家耳熟能詳之「林肯牌」汽車、「莫札特」巧克力、「富蘭克林」基金,只要是其指定商品或服務與該人物聞名事蹟無關即可,但亦有國家採取較嚴格的標準,一律禁止註冊。
本件「孔子」商標係由中國大陸教育部對外漢語教學發展中心依「大陸地區人民在台申請專利及商標註冊作業要點」之規定,依法申請註冊,經報導引起民眾關注,該申請人係中國大陸教育部許多直屬事業單位之一,具有獨立法人資格,成立於1987年,該中心以對外推廣漢語教學為主要任務,於世界各地成立「孔子學院」以推廣漢語教育,並以「孔子」、「孔子學院」、「孔子講堂」向智慧局申請數件商標獲准註冊,而單獨「孔子」二字是否適宜作為商標申請註冊?智慧局商標權組內部品質覆核小組於本件商標註冊公告後即提出內部檢討,認定本件單純「孔子」二字指定於與教育服務有關之商品或服務,欠缺識別商品或服務來源之功能,依商標法相關規定主動提請評定,目前正通知註冊人陳述意見中。
鑒於歷史人物名稱是否得作為商標申請註冊,各國確有寬嚴不一之情形,而尚有討論空間。智慧局將列入明年度修訂「商標識別性審查基準」之內容,衡酌我國國情並蒐集世界各國有關人物名稱之相關註冊規定,再邀請專家學者進行討論,以作為基準修定參考。
最後,必須特別說明,依照商標法第30條第1項第1款的規定,凡以善意且合理使用之方法,表示自己之姓名、名稱或其商品或服務之名稱、形狀、品質、功用、產地或其他有關商品或服務本身之說明,非作為商標使用者,是可以不受他人商標權之效力所拘束。因此,「孔子」二字即使註冊為商標,並不表示其他人都不能再使用該文字。一般人仍可基於善意且合理使用之方式使用該字樣,例如:出版「孔子傳」或舉辦孔子學術座談會等,而可以不受他人商標權效力所拘束。
2. 採認外國專利檢索報告及審查結果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為縮短專利申請案等待審查時間,加速專利案件審結,使發明人提早取得專利權,將於專利審查作業中建立外國專利檢索報告及審查結果的採認機制,作為專利審查時之參考,並自2007年10月起開始實施。
由於全球各產業技術不斷提升,為使發明人研發成果獲得充分的保護,相同技術常分別向其他國家或組織提出專利申請,導致世界各國發明專利申請案件急速增加。同時,盱衡國際現勢,美國、日本、歐洲等各國政府或組織為因應專利申請量急速上升,都已持續地推行各項政策及改進措施,例如日美、日韓、日英間的發明專利審查高速公路合作計畫,及日本有可顯示與審查案件相對應之國內外申請案的審查資訊及支援系統,皆在力求縮短專利案件的審查時間,以增加該國企業之競爭力。
在全球發明申請案激增的浪潮中,我國同樣面臨此一問題,為解決逐年攀升的專利申請量,智慧局除不斷致力提升專利審查效率外,於2006年底依據行政院人力評鑑服務團建議針對發明專利初審申請案訂定「國外專利申請案之處理原則」審查標準作業程序,經該局試辦半年,在2007年間復參酌日本2007年制定公告的「利用外國專利局的檢索報告.審查結果指南」,並審慎研析比較兩國對利用外國專利局檢索報告或審查結果的作業差異後(如表1),修正「國外專利申請案之處理原則」審查標準作業程序,該處理原則之修正重點包含申請專利範圍之判斷、先前技術檢索範圍、申請人未申復之處理等事項,使其與國際程序更趨於一致。
根據統計資料顯示,我國2005年發明專利申請案共47,841件,其中27,748件為外國人申請,所佔比例為58%;2006年發明專利申請案共50,111件,其中28,746件為外國人申請,所佔比例為57.4%,由以上數據推估,我國之發明專利申請量有一半以上同時在外國申請專利。因此,智慧局除將落實推動國外專利申請案之處理原則,建立外國專利檢索報告及審查結果的採認機制,以有效加速專利案件審結,增進為民服務的效能外,並籲請申請人能主動提供外國專利檢索報告及審查結果,以有助於縮短審查時間,提早獲得專利。
|
|
相關研討會資訊
|
1 96年11月30日(星期五),10:00 ~ 12:00,『新世代網路創新應用服務計畫說明會』。
(資料來源:國立中山大學創新育成中心;網站: http://itap.tdp.org.tw)
2 96年12月06日(星期四),14:30-16:00,『經濟部工業局96年度農業生技產業化技術推廣計畫-小型商談會』。
(資料來源:農業生物技術國家型科技計畫辦公室;網站: http://proj.moeaidb.gov.tw/cb/)
|
|
【公告事項】 |
學術活動
|
|
|
學術演講
|
一、校內
二、校外
|
|
近期活動訊息
|
|
|
獎學金訊
|
|
|
E快報
|
|
|
【人事花絮】 |
人事異動
|
新進教職員工
單 位 |
姓 名 |
職 稱 |
生效日期 |
醫學系學士班外科學科 |
林欣榮 |
教授 |
|
醫學系學士班病理學科 |
韓鴻志 |
教授 |
|
醫學系學士班外科學科 |
王毓駿 |
助理教授 |
|
教育部資格審查通過:賀
系 所 |
姓 名 |
審查等級 |
送審類別 |
審查類別 |
醫學系 |
吳禮字 |
教授 |
升等 |
專門著作 |
中醫系 |
黃春明 |
副教授 |
升等 |
專門著作 |
醫管系 |
楊文惠 |
副教授 |
升等 |
文憑送審 |
公衛系 |
王瑞筠 |
副教授 |
升等 |
文憑送審 |
公衛系 |
蔡政安 |
副教授 |
新聘 |
專門著作 |
醫學系 |
王毓駿 |
助理教授 |
新聘 |
專門著作 |
中醫系 |
林麗娟 |
助理教授 |
新聘 |
文憑送審 |
後中系 |
林睿珊 |
助理教授 |
新聘 |
文憑送審 |
中藥所 |
鄭寶雲 |
助理教授 |
新聘 |
文憑送審 |
|
|
徵才資訊
|
徵才單位及職稱 |
名額 |
資格要求 |
96、97學年度
物理治療學系
擬新聘教師 |
3 |
96、97學年度物理治療學系擬新聘教師
職稱︰助理教授以上
年齡︰助理教授及副教授45歲以下,教授不限。
學歷︰
一、 具博士學位。
二、 學歷為教育部認可之國內外大學研究所。
專長與經驗︰
一、 大學為物理治療學系畢業,有臨床物理治療經驗者尤佳。
二、 曾在國際期刊發表論文,助理教授至少3篇,副教授至少4篇,教授至少5篇。
三、 專長不限,但具骨科、小兒等物理治療專長者為佳。
應徵人員請備個人學經歷,五年內學術著作目錄、學位證書影本等文件寄達 |
健康照護學院
放射技術學系
徵專任教師 |
2 |
本校健康照護學院放射技術學系徵專任教師兩名
一、應徵條件:
(一)具有部定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者尤佳。
(二)需求專長如下:核磁共振影像、核醫藥物、核子醫學、斷層攝影技術、影像處理與品質分析、分子影像、分子放射腫瘤。
二、應具備文件:
1.個人履歷表,需附著作目錄並簡述未來教學研究方向。
2.代表性著作表。
3.最高學歷證書影本(或即將取得博士學位之證明文件正本)。
三、請於97年01月31日前(以郵戳為憑)。 |
健康照護學院
口腔衛生學系
誠徵教師 |
4 |
本校健康照護學院口腔衛生學系誠徵教師4名
資格:具博士學位,有教育部定助理教授以上者優先聘用。
專長、背景:口腔衛生、牙科公共衛生、牙科醫務管理、牙科生物科技、口腔材料、口腔癌等口腔疾病防治與流行病學等相關專長。有良好研究成果及研究潛能者優先聘用。附註:信封請註明「應徵口腔衛生學系教師」;合則通知,不合恕不退件及函覆
至 96年12月31日止 |
中國醫藥大學藥學院藥學系徵聘教師 |
數名 |
中國醫藥大學藥學院藥學系徵聘教師
誠徵:具博士學位之專任教師
名額:數名
職稱:具博士學位之專任助理教授(含)以上
專長領域:藥學相關研究專長者申請資格:具國內外博士學位,具有博士後研究及部定副教授、教授者更佳。
意者請備妥下列證件:
1.畢業證書及學經歷證明書影本
2.履歷表(附照)
3.自傳(含專長、興趣、可擔任之課程名稱)
4.五年內著作總表 (每篇著作請附註CJA分數)
於96年12月31日前將相關資料寄達 |
應徵師資者請備妥下列證件:
1. 畢業證書及學經歷證明書影本
2. 附照履歷表
3. 自傳(含專長、研究主題、可擔任課程名稱及授課大綱)
4. 五年內著作總表
|
|
|
十二月份壽星
|
單 位 |
姓 名 |
單 位 |
姓 名 |
中醫學院 |
周美惠 |
教師培育暨發展中心 |
黃坤堆 |
中醫學院中國醫學研究所 |
林昭庚 |
教務處招生組 |
洪育琳 |
中醫學院中國醫學研究所 |
包大 |
通識教育中心 |
周淑媚 |
中醫學院中醫學系 |
張美齡 |
通識教育中心 |
王文景 |
中醫學院中醫學系學士班中醫內科學科 |
林慧茹 |
通識教育中心 |
陳君萍 |
中醫學院中醫學系學士班中醫外傷學科 |
周立偉 |
通識教育中心 |
鄭宗諭 |
中醫學院中醫學系學士班中醫針灸學科 |
李育臣 |
資訊中心 |
沈彥良 |
中醫學院學士後中醫學系學士班中醫內科學科 |
曹榮穎 |
圖書館 |
林時暖 |
中醫學院學士後中醫學系學士班中醫內科學科 |
陳立德 |
圖書館讀者服務組 |
莊淑瓊 |
中醫學院學士後中醫學系學士班中醫方藥學科 |
童承福 |
總務處文書組 |
李天厚 |
中醫學院學士後中醫學系學士班中醫方藥學科 |
蔡貴花 |
總務處事務組 |
林秀鑾 |
公共衛生學院公共衛生學系 |
陳錦華 |
總務處事務組 |
程自強 |
公共衛生學院公共衛生學系 |
蔡清讚 |
總務處事務組 |
潘金陽 |
公共衛生學院風險管理學系 |
江鴻龍 |
醫學院牙醫學系 |
余建宏 |
公共衛生學院環境醫學研究所 |
李郁芬 |
醫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 |
林子恩 |
公共衛生學院職業安全與衛生學系 |
張大元 |
醫學院癌症生物學研究所 |
蘇振良 |
公共衛生學院職業安全與衛生學系 |
陳振菶 |
醫學院醫學系學士班內科學科 |
黃秋錦 |
公共衛生學院醫務管理學系 |
馬作鏹 |
醫學院醫學系學士班外科學科 |
周德陽 |
北港分部學務分組 |
羅泗洪 |
醫學院醫學系學士班外科學科 |
張家寧 |
生命科學院生物科技學系 |
翁靖如 |
醫學院醫學系學士班社會醫學科 |
黃崑巖 |
生命科學院生態暨演化生物學研究所 |
翁仁憲 |
醫學院醫學系學士班社會醫學科 |
廖世傑 |
秘書室 |
林孟鏗 |
醫學院醫學系學士班家庭醫學科 |
劉秋松 |
健康照護學院二年制呼吸治療學系學士班 |
施純明 |
醫學院醫學系學士班病理學科 |
王毓萍 |
健康照護學院運動醫學系 |
陳孟意 |
醫學院醫學系學士班復健學科 |
孟乃欣 |
健康照護學院營養學系 |
楊新玲 |
醫學院醫學系學士班解剖學科 |
周永承 |
健康照護學院醫學檢驗生物技術學系 |
鄭如茜 |
醫學院醫學系學士班藥理學科 |
譚思濰 |
健康照護學院醫學檢驗生物技術學系 |
陸自利 |
藥學院藥用化妝品學系 |
尤善臻 |
健康照護學院醫學檢驗生物技術學系 |
張益銍 |
藥學院藥學系 |
蔡輝彥 |
健康照護學院護理學系 |
羅琦 |
藥學院藥學系 |
陸德齡 |
健康照護學院護理學系 |
馬維芬 |
藥學院藥學系 |
李昭瑩 |
健康照護學院護理學系 |
張雅雯 |
藥學院藥學系 |
藍于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