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創校沿革

 

立基合影

民國44年11月19日破土立碑

民國47年,台灣的醫學教育環境還不是很好,除台大醫學院外僅有南部的一所私立醫學院。故當時有一群熱愛傳統中國醫學的人士,包括覃勤、陳固及陳恭炎先生等人發起,將傳統中國醫學在台灣生根的宏願,由台中市中醫師陳固老先生捐出他在台中市北區的一塊土地興學,即是現在學校的校地,並推覃勤為第一任董事長,50年來歷經楊肇嘉、王德溥、謝東閔、陳立夫先生等五任董事長。至民國90年3月18日本校召開董事會,經由全體董事一致通過推選蔡長海董事為本校第14屆董事長。

蔡董事長為本校第12屆醫學系畢業校友,榮獲日本帝京大學醫學博士。大學畢業後服務於林口長庚醫院,由於對母校的一份熱愛,接受台中附設醫院王廷輔院長的邀請回母校附設醫院服務。接任本校台中附設醫院第二任院長後,發現中部地區的醫療資源並不是那麼豐富,病人有重病時還要往台北跑,故在任內擴建立夫醫療大樓,邀請國內各科名醫來院服務,提昇中部醫療品質,89年並經衛生署評鑑為醫學中心,如今已成為中部地區最佳的醫學中心。

本校自蔡董事長接任董事長職位後,以校友治校「致力醫學教育的改革、提昇教學品質、創造優良學習環境、培養傑出醫學人才、提高整體學術形象及地位,建立一個中西整合、優異而有績效的中國醫療體系為理念」。在其睿智的領導經營下,民國92年8月獲教育部審核通過改名為「中國醫藥大學」。

辦學宗旨:整合中西醫學,培育醫學人才,提升醫療服務,增進社會福祉。

辦學特色:

  1. 臺灣最具規模的中西醫學結合專業的學府。
  2. 積極推展醫療與科技,創新生技模式,解決醫療難題。
  3. 校務制度完善、財務穩健,董事會全力支持校院發展。
  4. 最具規模的附設醫院,是全國績優醫學中心。

總體目標:

學校正門

中國醫藥學院正門

中國醫藥大學創校65年來,秉持「仁、慎、勤、廉」的校訓,順應國家整體高等教育發展之政策,配合社會與產業界的需求,接軌全球學術研究界之趨勢,審度學校既有的優越基礎勢,規劃醫藥衛生、健康照護、生命科學、生物科技、生物醫學工程等五大主軸領域為重點發展方向,培育跨學門整合之博才多藝、術德兼修的知識份子,照顧個人、家庭及社區,服務社會,承擔世界頂尖大學責任。為精進前瞻性與宏觀性校務發展,達成世界一流大學願景。

本校成立之初,篳路藍縷慘澹經營,幸賴歷屆董事長卓越領導以及全體董事的支持,在歷任校長覃勤、周邦道、洪陸東、章啟民、邱賢添、王德溥、徐佐周、楊燕飛、李光宜、方中民、鄭通和、郭榮趙、王廷輔、陳梅生、郭盛助、謝明村、陳偉德、葉純甫等學者的帶領和全體同仁的努力下,克服種種困難,一甲子以來,校務發展日新又新,欣欣向榮,不僅具備了紮實的教研基礎和宏偉的規模,在拓展學術研究領域和醫療服務等方面都有卓越的表現,都有不可磨滅的貢獻。

94學年度,董事會敦請前教育部長黃榮村博士擔任本校校長,黃校長以發展本校成為「提昇教育品質的研究型大學」為辦學目標,陸續啟動-百項蛋白質體計畫、三年增聘百位優良教師計畫、獎助國際交換學生計畫,積極與國內外各著名大學及研究機構締結姐妹校及學術研究合作,積極加快國際化及e化的腳步。

102學年度,董事會邀請國際知名的細胞生物學家及癌症生物學家李文華院士接掌校長,李校長以美國史丹佛大學做為世界一流大學指標,積極「建構高品質的一流醫學大學、與國際接軌;」持續提升世界學術地位,2018年,本校榮獲上海交通大學世界大學學術排名全球第244名,為全台第2名,僅次於台大,私校第一名,醫科領域全球第誹133名。

為了更精進的教學研究,自108學年度2月洪明奇院士接任校長帶領中醫大,持續延攬國際頂尖人才加入本校,實質強化國際研究合作,提升本校的教研國際競爭力,本校近幾年教研成果、世界大學排名及學科排名表現亮麗。洪校長曾服務於美國癌症醫學排名第一的德州大學安德森癌症中心超過30年,更擔任基礎研究副校長達10年之久,具有國際學術地位(Google Scholar H-index 161),經由「英才學者」及「英才青年」攬才計畫,從美國等國外名校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史丹佛大學、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The 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等延攬30多位專家學者加入中國醫藥大學行列。2022與2023年在上海軟科世界大學排名(ARWU)、英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機構世界大學排名(THE)及美國新聞世界大學排名(U.S.News)分別排名全國第2、2及3名並居私立大學排名第1、1及1名。另外本校在2023年U.S.News「細胞生物學」領域排名為全國第1;在「分子生物學及遺傳學」、「腫瘤醫學」、「內分泌學與新陳代謝」、「食品科學」及「農業」為全國第2;在2022年QS學科排名,解剖及生理領域排名全球百大,全國第2;藥學及藥理領域排名全球前150名,全國並列第2;醫學領域排名全球前250名,全國並列第4。

112年起新期程校務發展目標將持續致力發展接軌國際之一流中西醫學中心、培育高階人才、建設智慧校園、深耕產官學研,以及提升高教公共性與善盡社會責任,特增「建設綠色校園,確保永續經營」目標,支持國家永續發展政策,以學術貢獻社會與國際,具體回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同時作為新一期程高教深耕計畫四個面向規劃與實踐藍圖。

本校蔡長海教授民國90年3月接掌董事長後,經由「中國醫藥大學校務發展委員會」研擬及明訂各期程之中長程校務發展目標,並在校務制度完善、財務穩健,董事會全力支持校院發展的條件下,加上本校擁有極佳規模的附設醫院,是全國績優醫學中心,歷經半世紀的深耕,在歷任校長及校院同仁的努力奠基下,並以發展本校為國際一流大學為目標,全力衝刺世界大學排名,讓本校成為世界一流的大學,替臺灣發光發亮。

中國醫藥大學校門

中國醫藥學院校門

本校97年到民國101年中長程校務展目標如下:

  • 目標一、朝向「強調大學部教育品質的研究型大學」發展
  • 目標二、持續培養及遴聘優良師資
  • 目標三、加強中醫藥及本土化疾病之基礎與臨床的整合研究
  • 目標四、培養學生終身學習及實證操作的能力
  • 目標五、培養學生具有人文素養及道德情操之專業人才
  • 目標六、加強學生國際化及資訊化的能力
  • 目標七、擴充台中校區教學、研究及生活設施
  • 目標八、增設北港校區教學及生活設施
  • 目標九、發揚中、西醫結合特色,建立一流醫療體系網,服務社區
  • 目標十、產官學研合作,發展健康產業,開闢生物醫學園區

本校102至106年中長程校務發展目標:

  • 目標一、朝向國際一流大學發展
  • 目標二、持續追求教學卓越,培養及遴聘優良師資
  • 目標三、落實培養學生基本素養及核心能力
  • 目標四、加強中醫藥及本土性疾病之基礎與臨床的整合研究
  • 目標五、擴充大學校區,增設教學、研究及服務之軟硬體設施
  • 目標六、加強校院合作,建立國際一流中、西醫學中心
  • 目標七、深耕產官學研合作,籌建生物醫學園區
  • 目標八、善盡大學對社會與國際之責任,發揮大學影響力

本校107-111年中長程校務發展目標:

  • 目標一、與國際接軌,邁向國際一流大學
  • 目標二、領航教學創新,厚植師生實力,型塑學校特色
  • 目標三、促進多元發展、培育高階人才
  • 目標四、聚焦研究,解決重大醫學難題
  • 目標五、擴建大學校區,建構智慧校園
  • 目標六、建立國際一流中、西醫學中心
  • 目標七、深耕產官學研合作,建構生醫園區
  • 目標八、提升高教公共性,善盡大學之社會責任

英才校區立夫教學大樓

中國醫藥大學英才校區立夫教學大樓

本校112-116年中長程校務發展目標:

  • 目標一、接軌世界,發展國際一流大學
  • 目標二、厚植師生實力,培養高階人才
  • 目標三、聚焦研究,解決重大醫學難題
  • 目標四、擴建大學校區,建構智慧校園
  • 目標五、建立國際一流醫學中心
  • 目標六、深耕產官學研合作,建置生醫園區
  • 目標七、提升高教公共性,善盡大學社會責任
  • 目標八、建設綠色校園,確保永續經營

 

卓越教學研究成果與未來發展

本校是一所教學與研究並重的優質大學,各學院之系所及附設醫院之各個研究中心除了致力於高品質的教學外,並努力提升學術研究水準。在教學方面,本校醫學系通過醫學院評鑑委員會Taiwan Medical Accreditation Council(TMAC)評鑑,並獲得7年免評鑑之殊榮;並獲得教育部95年教學卓越計畫醫藥類最高獎助7800萬元,積極進行全校性教學制度改革,持續建立以學習品質為目標之價值觀與校園文化,並於96年續獲8034萬元之獎助。本校近年來因為教師士氣大振,研究已蔚然成為風氣,加上教師人數陡增,校院體系獲得校內、外研究計畫補助,合計每年有500~600個研究計畫在進行,其中以分子醫學中心及細胞與基因治療研究室在轉譯醫學的研究表現特別傑出,重點領域的研究成果已達全國最頂尖之境界,可由發表在高影響係數SCI期刊雜誌以資佐證。目前跨校合作的國內學術單位有國立中興大學、逢甲大學、國家衛生研究院及中央研究院,都有共同合作的研究計畫正在進行中,而跨國合作的學術機構有M.D.Anderson癌症中心、俄亥俄州立大學 (Ohio State University)及日本藥科大學,亦有學術交流及共同執行研究計畫。藉由跨校及跨國的教研工作整合,不僅可提升本校的教研水準,更重要的是提升本校的國際學術聲望。

然而面對21世紀日新月異的科學、科技、生物醫學、人文等領域的挑戰,本校以原有全國最具優勢的中、西整合醫藥學及全國規劃最完整的癌症生物學相關領域作為科研基礎,整合校內及附設醫院各項學術資源,包括實驗模型、生物檢體、病患資料等,並結合國內、外大學與學術研究機構之優秀傑出的學者專家共同組成跨學術領域的研究團隊,利用本校所建構完成的最先進生物科技平台,尤其是Omics 科技、分子生物學科技、奈米科技、顯微影像技術等,進行高深層次的科學研究及培育菁英人才,以此特別成立「頂尖癌症研究中心」。本中心之15項重點學術領域為:(1)癌症遺傳學(基因體學),(2)癌症上遺傳學(上基因體學),(3)癌症分子演化,(4)癌症分子路徑,(5)癌症微環境,(6)癌症分子標誌,(7)癌症分子造影,(8)癌症實驗模型,(9)癌症幹細胞,(10)癌症生物能量學,(11)癌症奈米科技,(12)癌症分子流行病學,(13)癌症化學預防(14)癌症化學治療及(15)癌症模擬。這些領域具有學術領域整合性的密切關係,且是當今世界上癌症生物學研究最熱門的主題。

本校在十年百億的中長程發展計畫架構下,校院領導團隊已就教學品質、研究績效、行政醫療服務與整體校務發展等目標,實施全面性的整合改善,務期朝向:1.培養具道德、人文素養、語文資訊、解決問題能力有國際觀的優質專業人才。2.持續培育及遴聘優良師資。3.加強中醫藥、分子醫學、蛋白質體、細胞遺傳及奈米生物醫學等方面的研究。進而;列名世界前500所頂尖大學,發展世界一流的分子醫學中心、腦中風中心、癌症中心,開闢生醫園區,從事相關人類健康福祉之醫療研究。校院各階層凝聚力量,共同努力,再創奇蹟,朝國際一流的綜合大學與中、西醫學中心努力。

高教深耕執行成果

本校高教深耕計畫107-111年成果亮點還支持校務發展,在教學創新及教學品質面向:藉由強化教學支持系統、佈建智慧校園、增加學習彈性等策略,培育學生關鍵能力;推動四創韌性校園,成立CMU I-Lab創新創意發想基地,孵化師生新創團隊31組,發展成為雙語教學、國際化、永續智慧化的校園;全數系所通過高等教育評鑑中心認可,教學品質及學習成效受外部肯定。在發展學校特色面向:全校在世界排名進步迅速,多項醫學相關領域在台灣各大學名列前茅;近5年產學合作共獲得53項國家新創獎,累計輔導成立17家衍生企業或新創公司,產學技轉亮麗可嘉,為本校奠定特色基礎。在提升高教公共性面向:近五年提供經濟不利學生補助總額達2738萬元,募款金額逐年上升;立夫中醫藥博物館展示中醫第一座獲國家發明專利之「3D經絡銅人互動裝置」,執行高中策略聯盟分享高教資源,連結在地18所高中合作辦理營隊和微課程,發揮中醫藥文化社區服務行動力。在善盡大學社會責任面向:積極將SDG議題融入課程,透過永續發展微學分課程、資訊平台等鏈結地方高齡與健康議題,榮獲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獎、TCSA、遠見等多項榮譽。第三方社會投資影響力評估(SROI=2.22)顯示本校影響力顯著。第一期高教深耕計畫四個面向獲得具體成果,將作為第二期計畫優勢特色的基礎。

為積極掌握全球永續發展趨勢及機會,本校2023-2027年中長程發展目標制定永續校務發展與醫療體系擴展機制。運用校院教學、研發、醫療量能,延攬國內外頂尖科研人才、建立完善獎學金制度並與國際盟校雙向育才,與頂尖名校共辦雙聯或三聯學位等機制。為培育未來領袖及STEAM人才,深耕學生AI多元跨域關鍵能力,並呼應SDG精神導入課程。產學合作配合政府六大核心戰略發展精準健康產業,建立生醫產業聚落,產學研發大樓(Research Park)即將落成,偕同地方發展「智慧、低碳、創新」水湳經貿園區、爭取規劃「產學高階研發創新基地」、生醫產業學院引領「產學合作培育博士級研發人才計畫」,促進再生醫學、生醫工程、生醫材料相關領域之發展培養生技製藥、生醫科技、健康科技、醫學工程等領域產業高階研發人才,孵育生醫產學合作聚落。立基於中西醫長照、智慧醫療與老人醫學研究專業等優勢,籌建「台中市立老人復健綜合醫院」智慧醫養園區,連結政府政策培育長照人才,推動在地老化、活躍老化等長照使命,實踐大學公共性。

水湳智慧校園

中國醫藥大學水湳智慧校園

未來展望

本校依2023-2027年中長程發展目標制定永續校務發展與醫療體系擴展機制;運用校院教學、研發、醫療量能,延攬國內外頂尖科研人才、建立完善獎學金制度並與國際盟校雙向育才,吸納國際師生。雙語教學推動資源中心將推動師資培訓、開設數位雙語課程及評量制度、積極爭取教育部「大專校院學生雙語學習計畫」補助、與國際頂尖大學合作開設雙語學分學程、與頂尖名校共辦雙聯或三聯學位等機制,強化師生雙語專業能力。

水湳校區逐步落成生醫產學研發及國際醫療等建設,將偕同地方發展「智慧、低碳、創新」水湳經貿園區、爭取規劃「產學高階研發創新基地」、生醫產業學院引領「產學合作培育博士級研發人才計畫」,促進再生醫學、生醫工程、生醫材料相關領域之發展培養生技製藥、生醫科技、健康科技、醫學工程等領域產業高階研發人才,孵育生醫產學合作聚落;亦積極整合AI學校、AI醫療與AI醫院擴展智慧健康產業,秉持高教深耕計畫的核心價值與理念,培育智慧健康產業高教人才,永續關懷社會,善盡國際一流大學的責任。

未來本校將以績優的辦學經驗推展校務,結合卓越之科研成果,及醫學健康專業的優勢,以智慧綠能校園為利基,提供師生優質產學研基地,加強產業連結發展醫療科技,與國際一流大學共同建設教學研究中心,躋身國際標竿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