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M3-4人才加值工程演講 劉振宇教授講題:Arsenic speciation in fish and shellfish in the blackfoot disease area

日期:2010-12-07

資料來源:健康風險管理學系 丁品心同學 陳惠雯同學

分享:分享到臉書! 分享到噗浪! 分享到推特! 分享到line!


本次講座邀請到目前擔任國立台灣大學水工試驗所所長劉振宇教授為我們主講「Arsenic speciation in fish and shellfish in the blackfoot disease area」。首先劉教授提到砷分為有機砷和無機砷,其中無機砷毒性最強,在台灣以急性砷中毒較常見,慢性中毒則是台南、嘉義沿海地區的烏腳病有名,這是大家所熟知的,因為不論環境毒理學、暴露評估都有介紹過。這次請來演講的是劉振宇教授,演講剛開始教授先對砷做簡單介紹,接著依照材料與方法、結果等分享。聽完劉教授為我們講授有關暴露砷的健康風險評估後,讓我更深刻的體會到,健康風險評估的步驟和方法是我們這些身為風管系的學生必備的知識,如何學以致用更是我們學習的目標。我們暴露砷的來源,主要是食入魚貝類。這樣的訊息其實對喜歡吃魚的人來說真是一個很大的噩耗,但其實不同的魚種與不同的烹調方式,砷存在的濃度也就會不同。所以要攝食哪一種魚?選擇哪種烹調方式?才不會嚴重危害到自己的健康,學習健康風險評估也是一種方法。
    
台灣西南沿海地區是台灣重要的養殖魚場,尤其是嘉義的布袋、義竹和台南的北門、學甲一帶,有著廣大的養殖面積,漁民普遍都是抽取地下水來養殖,但這四個區域的地下水含砷量卻偏高,雖然現在當地居民已經不直接飲用地下水,但是用地下水來養殖會使魚貝類遭砷的污染,而人類吃這些受汙染的魚貝類就會暴露到砷。
    
劉教授這次演講主要是針對不同的魚種及貝類對砷的累積及代謝等情形做分析。西南沿海地區地下水含砷量偏高的問題一直無法解決,而我們也無法要求當地居民不要使用地下水,但是我們可以根據這項研究結果來做規劃,可以選擇養殖不易累積砷的魚種,或者是少吃魚肉含砷量較高的魚類。最後要謝謝劉教授的演講,過去雖然聽過了很多對砷的研究結果,不過這是我們第一次聽到關於不同種類的魚與砷之間的相關性。本次演講讓我們對於坤的人體危害及環境污染有著更深一層的認識。
 

相關圖片:

當天演講盛況。

當天演講盛況。

劉振宇教授演講中。

劉振宇教授演講中。

劉振宇教授與同學合影。

劉振宇教授與同學合影。

回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