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仁愛、公義與和平是健康照護的永恆價值~中央研究院陳建仁副院長專題演講《台灣的史懷哲與德蕾莎》

日期:2014-06-18

資料來源:秘書室

分享:分享到臉書! 分享到噗浪! 分享到推特! 分享到line!


中央研究院陳建仁副院長受邀在中國醫藥大學今年畢業典禮發表演講時強調,健康照護的永恆價值是仁愛、公義與和平。對此,陳建仁院士鼓勵畢業學子能夠見賢思齊,作一個懸壺濟世、視病如親的醫療衛生工作者;在面臨未來挑戰時,他傳授的錦囊妙計就是courage (勇氣)、serenity (寧靜) 和wisdom (智慧)。

臺灣流行病學家陳建仁教授,曾任衛生署署長,也是第一位公共衛生背景的中研院院士;他在6月14日中國醫藥大學102學年度畢業典禮獲頒榮譽博士學位,以表彰其卓越的成就與貢獻。

陳建仁副院長致詞表示,在屬於畢業同學的日子,恭喜同學們在父母的關愛呵護、師長的諄諄教誨、還有自己的努力不懈,順利完成您們人生旅程的重要階段,實在是可喜可賀!

中國醫大在半世紀的歷史歲月當中,經歷了簍路藍縷的創業艱辛,正在積極追求突破創新;陳建仁副院長相信,在蔡長海董事長與李文華校長的卓越領導下,成為世界一流的大學正是指日可待。

陳建仁副院長並以『台灣的史懷哲與德蕾莎』為題發表演講,他強調,健康照護是仁愛、公義與和平的志業,能增進全人類身、心、靈的健康、平安和喜樂;陳建仁院士娓娓述說了杏林的健康守護天使故事,一粒沙子可以觀察宇宙,一個人也可以改變世界!

艾伯特•史懷哲(Albert Schweitzer)生於德國阿爾薩斯-洛林凱瑟斯堡,擁有神學、音樂、哲學及醫學四個博士學位。他在中非西部加彭蘭巴倫創立醫院,而在1952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史懷哲的世界觀是以「尊重生命」(Ehrfurcht vor dem Leben)為基礎,他認為「生命與愛」源自相同的信念,倫理就是尊重每一個生命,尊重人與自然的關係。因為生命會促使自我更新,這是演化必然的結果,促使肉體與精神的向善提升。

德蕾莎修女生於南斯拉夫,年幼喪父,靠著母親做女紅養活全家。雖然窮困,母親仍堅持奉獻收入的十分之一,幫助比她們更貧困的人;18歲加入愛爾蘭社區修女會,到印度的天主教中學教書,她看見學校高牆外的窮人,內心感到很痛苦。1946年她離開學校,專心服務窮人。沒有資金,沒有幫手,只能先收容無家可歸的孩子,開辦露天學校。為了替最窮的人服務,她自己也成為窮人,只穿印度貧民的傳統衣服,不穿襪子,只穿涼鞋,不使用任何電器,吃住都是最簡單的,他的守貧與愛心,感動了許多義工和團體加入她的行列。

她的慈善工作範圍遍及印度、非洲、亞洲、拉丁美洲,包括貧民區照顧站、兒童之家、麻瘋病人之家、垂死之家、窮人診所、肢障及智障療養院,她的貢獻深受世人讚揚,在1979年獲頒諾貝爾和平獎。

甘為霖(William Campbell)生於英國蘇格蘭格拉斯哥,長老教會牧師與傳教士,19世紀後期在臺灣南部傳教,英國長老教會第二任駐臺宣教師(1871),1891年10月於臺南創立全臺第一所盲人學校-訓瞽堂,是臺灣盲人教育的先驅者與「臺灣殘障醫學啟門人」。

陳五福醫師生於宜蘭羅東,台北帝國大學醫學部(今台大醫學院)畢業,留在附設醫院,擔任眼科醫師。1946年回到家鄉開設「五福眼科」醫院。1959年他與夫人陳連年合力創辦「慕光盲人習藝所」,免費教育視障者學習獨立自主,習得一技之長。1974年與友人創立「台灣史懷哲之友會」,以發揚史懷哲「敬畏生命」的信念。陳五福曾獲台美文教基金會社會服務獎、吳尊賢愛心獎、吳三連醫學獎、噶瑪蘭獎、及總統親頒的紫色三等景星勳章。

1959年底,陳五福首次以德文與人在非洲已84歲高齡的史懷哲通信,希望到他在非洲朗巴倫的醫院服務,史懷哲親筆回信給他說「每個人都有他的朗巴倫」,鼓勵他的盲人教育福利事業,也就是每位醫師都有他的奉獻之地。陳五福下定決心,在宜蘭照顧失明的鄉親,嘉惠盲胞無數!在他的追悼會上,坐滿上千前來悼念他的盲胞,他們的心中充滿光明、希望和感恩!

馬偕(偕叡理)(George Leslie Mackay)生於加拿大安大略省,於19世紀末期至台灣傳教與行醫,與馬雅各齊名。一般人皆稱他「馬偕博士」或「偕牧師」。西方歷史學者以「寧願燒盡,不願朽壞」讚賞馬偕的一生。他自己說:「無形的線,牽引我到這美麗之島!」

蘭大衛(David Landsborough)生於英國蘇格蘭的醫師與長老教會傳教士,台灣彰化基督教醫院創建人。當地人暱稱他為老蘭醫生,彰化曾有俗諺說:「南門媽祖宮,西門蘭醫生」,推崇蘭大衛醫師對台灣的貢獻。

1928年,13歲的周金耀腿部潰瘍,無法長皮,蘭大衛將妻子連瑪玉四塊腿皮移植予周金耀,雖因排斥而手術失敗,但在悉心照顧下患部逐漸痊癒,此一善行後來傳為「割膚之愛」的佳話。

周金耀日後成為牧師,而且擔任長老教會總會議長。他對小蘭醫師說:「你母親的肉沒長在我腿上,卻牢牢地長在我心中!」

蘭大弼(David Landsborough IV)出生於台灣彰化縣,蘭大衛醫師之子;繼承父志以「替窮苦人醫療服務」為終身職志,在台灣奉獻三十餘年,是台灣人心目中的英雄;蘭大弼醫師的台語相當流利,常以台語自稱「台灣囝仔」、「英籍台灣人」。2010年在英國倫敦病逝,享年96歲。辭世前,寫下「台灣」兩字。彌留之際,以台語說出最後的遺言:「要照顧艱苦人(窮人)」。

井上伊之助、泰雅族名德密嫩•烏豆夫 (Tominun Utof)、漢名高天命,生於日本高知縣。他的父親於台灣日治初期的太魯閣事件中,遭台灣原住民殺害。

井上伊之助以教化及服務的理念,前往原住民部落進行傳教醫療工作。一生對原住民的醫療工作貢獻良多,被稱為「原住民醫療服務之父」,慈濟月刊稱呼他「以愛服仇」,以「愛自己的仇人」來回報。這是何等的慈愛胸懷!這也是真、善、美、聖的彰顯!

謝緯醫師,南投三塊厝人,赴日學醫,於1946年返台後,協助父親開設「大同醫院」。1950年參加門諾會山地巡迴醫療團的義診工作,1951年赴美進修三年。1964年11月創設二林基督教醫院,謝緯用盡心力,並且開辦小兒痲痺診療中心,孕育出為小兒痲痺症兒童服務的基督教喜樂保育院。

1970年6月17日謝緯為了趕往二林義診,在途中不幸車禍去世。當天從埔里行醫回南投家裡,已經很疲倦,吃過午飯夫人要他休息一下再去二林。但謝緯一面穿衣服,一面告訴夫人「他早一分鐘趕到二林,病人就能早一分鐘減少痛苦。」謝緯在世上只有55年,卻活出非常豐富的生命,有人稱他是台灣的史懷哲。

王金河醫師有「台灣烏腳病之父」之稱,台南縣北門鄉人。東京醫科大學畢業後,回到台南開設「憐憫之門」診療所,免費為鄉民治病,為烏腳病貢獻一生。

臺灣公共衛生之父陳拱北教授,日本慶應大學醫學部畢業,身為地主之後的陳醫師不顧家人反對,放棄了優渥的醫生生涯,從薪水微薄的台大醫學院助教做起,六十一年的生命,和台灣公共衛生的進展,緊密結合。推動「加碘鹽」,自1967年開始實施後,全國學童的甲狀腺腫大盛行率,由21.6%,降為4.3%,是台灣慢性病防治極為成功的典範。

畢思理教授(R. Palmer Beasley) 1936年4月29日出生於美國加州 Glendale,畢業於哈佛醫學院。1972-1986年,在台灣做B型肝炎研究有三大成果:一、B型肝炎病毒會引起肝癌;二、B型肝炎病毒會由母親傳給嬰兒;三、注射B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及疫苗,可以保護新生兒,免於受到病毒感染。

由於畢斯理教授在台灣所展開的一系列B型肝炎研究的重大發現,世界衛生大會在1992年將B型肝炎接種指定為第七種全球性疫苗,他也成為世界衛生組織B型肝炎接種政策的撰寫者。

目前全球有179個國家的全國疫苗接種計畫納入了B型肝炎疫苗。現在全世界尚有3-4億的慢性B型肝炎帶原者,每年會有50-75萬人死於肝癌及慢性肝病。畢斯理教授直接和間接嘉惠全世界慢性B型肝炎帶原者及其家屬。

發現B型肝炎病毒而獲得諾貝爾醫學生理獎的 Baruch Samuel Blumberg 教授說:「如果沒有畢思理博士的研究,至少有一百萬人今天無法活著!」

此外,在2003年SARS肆虐台灣期間,擔任美國德州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長的畢斯理教授,雖然在接受攝護腺癌的化學治療,仍然風塵僕僕來到台灣,提供衛生署和疾病管制局很多重要防治對策。

陳建仁副院長態度懇切的說,這些先聖先賢的故事,希望大家能夠見賢思齊,作一個懸壺濟世、視病如親的醫療衛生工作者;更深切期望,各位要在這紛擾爭奪的塵世當中,走出您們自己的道路,建立自己的典範,留下自己的歷史,讓中國醫大明天以您為榮。

各位社會新鮮人,未來的社會就決定在您們這些社會菁英的抉擇;陳建仁院士語重心長的期許,您們選擇善良、勤奮、樂觀、進取、正義和博愛,未來的社會就會充滿希望、快樂而安祥;您們選擇張狂嫉妒、好逸惡勞、自私自利,未來的社會就會是喧囂、混亂而不安。希望您們給臺灣社會注入愛與和平的清流,彼此關懷、彼此感恩、相互尊重、相互疼惜!

在面臨未來的挑戰時,陳建仁副院長傳授三個英文字的錦囊妙計,那就是courage (勇氣)、serenity (寧靜) 和wisdom (智慧)。他祝福同學要有勇氣和堅持去改變您可以改變的事,要有寧靜的心情去接受您不可以改變的事,更要有智慧來分辨什麼是可以改變的,而什麼是不可以改變的。但是成功的道路,往往是崎嶇蜿蜒的。他實實在在提醒社會新鮮人,失敗比成功更有助於成長,逆境比順境更有助於動心忍性、更上層樓。

各位親愛的未來創造者,您們可以有您們的新見解、新文化和新思潮。可是,陳建仁副院長說,在這人世間也有著亙古不變的永恆價值,那就是仁愛、公義與和平。

成功的定義為何?曾任國科會主委的陳建仁分享人生經驗說,
真正的大師,不是擁有最多學生的人,而是協助最多人成為大師的人!
真正的領袖,不是擁有最多追隨者的人,而是協助最多人成為領袖的人!
真正的超人,不在於超越多少人,而在於協助最多人不斷超越自己!
真正的成功,不在你贏過多少人,而在於你幫過多少人;你幫過的人愈多、服務的地方愈廣,成功就愈大!

他語調輕柔的叮嚀,各位親愛的健康照護工作者,您們選擇好了您們的奉獻之地嗎?

中央社新聞網 ( http://www.cna.com.tw/postwrite/Detail/150878.aspx );


相關圖片:

中央研究院陳建仁副院長榮獲本校獲頒授榮譽博士學位。

中央研究院陳建仁副院長榮獲本校獲頒授榮譽博士學位。

中央研究院陳建仁副院長傳遞『仁愛、公義與和平』是健康照護的永恆價值。

中央研究院陳建仁副院長傳遞『仁愛、公義與和平』是健康照護的永恆價值。

回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