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台南市立安南醫院精神科提醒兒童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日期:2015-09-18

資料來源:安南醫院

分享:分享到臉書! 分享到噗浪! 分享到推特! 分享到line!


「小明」自從上小學後就常常出狀況,上課經常發呆,或愛講話,一下聯絡簿忘記簽名,一下又是習題沒寫完被留校加強,為此老師特地打電話給媽媽,建議媽媽帶小明去醫院看精神科,看看有沒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的問題。小明的媽媽很疑惑,小明每天玩平板3小時連眼睛都不會眨,怎麼會「注意力不足」?另外,小明又不會每天動個不停,跟「過動」又有什麼關係?
 
台南市立安南醫院精神科李吉特醫師表示,在醫學上,注意力不足的現象指的是「不能穩定的維持專心的狀態」,也就是說,一般人是容易專心的事(例如:看電影、看卡通、玩平板)和不容易專心的事(例如:算報表、讀課內書、寫作業)都能維持一定的專心程度,也就是所謂的「穩定」,但是有注意力不足困擾的人,雖然容易專心的事還是可以維持專注,但不容易專心的事他們就比較難維持注意力,即使知道應該要專心,但就是很容易分神,也就是他們的注意力在不同的情境下很「不穩定」。這樣子不能穩定維持注意力的狀況會影響很多層面,比方說因為心思總是不能專注於當下,所以無論是做事或是考試都很容易粗心,身邊的東西常常掉東掉西,也因為要維持注意力比較費力,有注意力不足困擾的人常會迴避那些需要高度注意力的工作,所以往往不喜歡預作計畫,於是做事容易草率拖延,也常常因為迴避整理的工作而使得他們的生活環境一團混亂。所以當我們回頭來看小明的情形,我們會知道在醫學上我們不能因為小明玩平板很專心就說他不可能有注意力不足的困擾,若是小明能夠到門診來,除了參考學校的表現外,醫師會再詢問小明其他的生活層面來更深入了解小明是否有注意力不足的情況。

李吉特醫師說,至於過動的現象就比較好理解,就是一般我們常說的靜不下來,舉凡坐不住、橫衝直撞、爬上跳下、體力特好等,但過動的現象也不僅止於動作,像是愛講話、思考跳躍也是過動的表現。此外,過動也常常伴隨有「衝動」的現象,比方總是插嘴、不能等待等。

醫學界在多年的研究中,逐漸證實上述注意力不足/過動/衝動這三種現象很常同時發生,都是源自於大腦發育的不成熟,並且對人的生活、學習、工作會有很大的影響,因此針對困擾度較高的個案訂立了「注意力不足過動症」這樣的診斷,並發展出適合的協助和治療手法。然而,雖然說注意力不足/過動/衝動三者常同時發生,但也有可能只有其中的一項或兩項發生而已,因此,也有不少人只受注意力不足的困擾所苦,而沒有過動或衝動的現象。也因為這樣,我們常說注意力不足過動症並不適合用「過動兒」來簡稱,畢竟受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所苦的人可不一定都有過動的困擾呢!

李吉特醫師表示,注意力不足/過動/衝動的現象其實並不罕見,有教養過孩子的爸爸媽媽們一定會覺得我們的孩子多少都有一點點這樣的特質。然而,實際上困擾度達到足以診斷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孩子也不是那麼多。要判斷孩子是否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需要有專業人員進行專業的評估,這當中包括前面提到的醫師的詳細問診,有時也要配合專門的心理衡鑑。在醫院當中,負責這個領域的醫師便是隸屬於精神科的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有些爸爸媽媽會有疑慮,精神科不是都是在看「走鐘」的病人嗎?其實精神科服務的範圍很廣也很生活化,除了嚴重型的精神疾病,有更多的求助者是因為情緒困擾、壓力事件、自律神經失調等,而注意力不足過動症也包含在這當中。因此,請爸爸媽媽不用有疑慮,如果擔心孩子有這方面的困擾,請儘管來找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喔!

若是被診斷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治療的方法有很多,科學證據公認有效的像是行為治療和藥物治療,然而,更重要的是針對孩子的個別狀況來整合學校、爸媽及醫療等協助,這都有賴醫療團隊的準確評估以及爸媽、孩子、醫療團隊三方的長期合作。
 
醫學研究已經證實,注意力不足過動的現象隨著年紀增長會進步,但也有可能會延續到成人時期,也就是說,成年人當中也會有部分人從小就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的現象,到了成年還是深受注意力不足過動所苦,比方說在工作上常常遺漏或拖延、總是生活在混亂和修正的惡性循環中。若是您有這樣的困擾,一樣可以尋求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的協助,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人開始正視這樣的困擾了呢!
 


相關圖片:

李吉特醫師。

李吉特醫師。

回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