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讓學生成為有使命、改變世界的人~李文華校長致力打造台灣的「史丹佛」標竿大學

日期:2018-09-02

資料來源:公共闗係中心 吳嵩山

分享:分享到臉書! 分享到噗浪! 分享到推特! 分享到line!


在台灣打造出另一間「史丹佛大學」,這是中國醫藥大學發展成為世界一流大學的目標。懷抱理想的李文華校長秉持著學術鑽研的信念「挑戰不可能」,8月31日在全校行政暨學院共識營為成功找方法,李校長鼓勵同仁對自己有信心,克服困難,以企業家的精神,把器度格局放大,相信自己可以做到,自己有實力是一流大學教授,我們就是世界一流大學。

中國醫藥大學暨醫療體系蔡長海董事長在創校60周年提出新世紀發展願景,宣布啟動「10年500億元」前瞻計畫,將在「台中水湳國際健康產學園區」發展尖端醫學、微創醫材、智慧輔具及AI人工智慧,在高等教育、人才培育、社會責任與推動科技生醫產業併重,讓中國醫大成為台灣的「史丹佛」標竿大學,為台中、也為台灣努力打拼做出更好貢獻。

李文華校長坦率的說,當他聽到時全身發冷,how can we do that,我們要跟史丹佛比什麼,我們要怎麼做。暑假期間,李校長就在思考這件事。

為能貫徹董事會的辦學願景,李文華校長在107學年度全校行政暨學院共識營,以「中國醫藥大學的未來發展」為題闡述個人帶領校務邁向新里程的策略和方法,期許全校同仁能凝心聚力,攜手努力。

"知己知彼,勝乃不殆";李校長首先簡介史丹佛大學辦學特色與現況。史丹佛是私人興學的典範,125年前是10億美元設立,在全世界排名前10大,重要的是,它傳遞下來的辦學精神,現在全世界都還是被大家遵從。

史丹佛的價值觀,第一個講到倫理,第二個講建立更美好的社會,第三個是科技的應用;再來重要的教育、讓學生有因應世界日新月異的能力,研究、創造更靈活的架構及資源,激發新發現、創造力及知識,以及對社會的貢獻。

怎麼教學生10年以後用到的東西,這才是重要的;李校長有感而發的說,這是史丹佛的眼界,因為課堂中書本的知識是不夠的,世界將來會變成什麼?蔡董事長剛剛提到AI人工智慧的科技挑戰,所以我們要重視世界變化趨勢,怎樣地教導學生,讓學生成為有使命、改變社會的人,這種心胸是非常大的,期待以後台灣的領導人是我們中國醫大畢業的,That's my dream,也是我回來台灣的原因。

兩校的學生與教師數現況:

CMU有7,344位學生,6,352位大學生,928 位研究生及博士生,64 位雙年制學生,513位教師群,180位教授,178位副教授,136 位助理教授及19位講師。
Stanford有16,430位學生,7,062 位大學生,9,368位研究生及博士生,2,219 位教師群,1,398位教授,377位副教授,444位助理教授。

我們跟他們不一樣,那為什麼不一樣?李校長說,人家是老學校,我們是年輕學校,這個比例很清楚,我們應該更有憧憬的。

史丹佛對國家對世界的影響力舉足輕重,舉例來說,政界名人如第31任美國總統赫伯特•胡佛(Herbert Hoover)、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史蒂芬•布雷耶(Stephen Breyer)•安東尼•甘迺迪(Anthony Kennedy)•珊卓拉•戴•歐康納(Sandra Day O’Connor)•威廉•倫奎斯特 (William Rehnquist)、美國參議員•柯里•布克(Cory Booker)•黛安•范士丹 (Dianne Feinstein)•傑夫•墨克利 (Jeff Merkley)•榮恩•懷登(Ron Wyden),以及17諾貝爾獎得主,還有許多世界知名企業創辦人,如矽谷之父Dr. Frederick Emmons Terman,他將企業家精神的教育理念帶入史丹佛,開啟了矽谷的發展,更影響日後的史丹佛極為深遠,以及華人企業家有YAHOO楊致遠、NVIDIA黃仁勳等人,這也是為什麼史丹佛現在仍擁有國際學術地位。

大學一定要有大師才行;史丹佛大學的第一步,當然是禮聘很好的校長,校長延攬的學者是一流的,教授都是最好的領域成員,帶一群人去建立一個團隊,AI最早也是從史丹佛開始的,該校現有17位諾貝爾獎獲得者、31位麥克阿瑟研究員、4位獲得國家人文獎章、4位榮獲普利策獎、16位獲得國家科學獎章、1位獲得國家技術獎章、284位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成員、169位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108位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77個國家醫學院成員、26個國家教育學院成員、47位美國哲學學會會員、5位獲得狼基金獎、2位獲得總統自由勳章、1個國家藝術獎得主。

其次,史丹佛選對學生,不是只有考試的公平,而是評估學生整體的能力。2018史丹佛有44073人應徵錄取率4.65%,為能創造充滿活力又多元、擁有各式各樣人才的校園環境,該校選學生的標準如下:

一、優異的學業表現–必備但並非絕對。(優秀的學生太多了,不要學生只會讀書)
–學生要在某個領域中擁有絕對的專業能力。(一定要有個強項)

二、個人活力
–重視學生對於拓展自身視野所採取的行動及所展現的好奇心和熱情。
–評估學生對自我的描述及來自他人的描述。

三、課外活動
–工作(家庭責任)及社區服務等跟任何其他課外活動同等重要,重點是評估這些課外經驗對 學生所產生的影響。(參與程度比參與次數重要)
–學生要在多個課外領域中有不錯的表現。(不用到頂尖)
–了解學生課外的興趣及課餘從事的活動,找出能在史丹佛發揮潛能的人才。

四、個人背景–考量到學生的家庭背景、教育程度、就業及人生經歷。
–評估學生如何就所處環境及擁有的資源取得傑出的表現。
–重視個人獨特性。(每位史丹佛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

無巧不成書,中國醫大學士後中醫學系單獨招生的錄取率同為4.65%,李文華校長直言,我們能不能這麼做呢,各系所要如何選有才能的學生,未來要好好考慮。

史丹佛大學部的教育特色有:
•專為大一新生開設的Thinking Matters課程,主要目標是協助學生培養以下能力:藉由詢問真正嚴謹的問題來啟發科學實驗、文學詮釋或社會政策分析。
•讓學生在快速變遷的世界中具備領導力。
•跨學科之學習。
•大學生諮詢與研究處(Undergraduate Advising and Research,UAR)為學生提供學業建議、規劃及支援。

李文華校長認為,大學部的教育重要的是為大一來設計開的通識教育課程,跨科系的學習,再來學生具備的領導力,大一就要走進實驗室,醫學系要懂得經營去EMBA學習,所以希望必修學分降低把選修增加,老師必須落實執行。

史丹佛研究生的教育專業發展框架:

•專業知識和技能:1)學習高級學科知識與技能;2)開展研究和獎學金;3)在學科內部和跨學科進行協作。
•教學:1)理解教學原則;2)使用有效教學策略;3)諮詢和指導。
•溝通:1)寫作;2)說話;3)應用數字和多媒體工具。
•個人發展:1)道德和誠信行事;2)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和思考;3)重視多元化經驗和觀點。
•職業發展:1)探索職業選擇;2)發展求職技巧;3)網絡。
•領導與管理:1)發展領導力創業技能;2)管理人員和項目;3)談判&解決衝突。
 
此外,史丹佛創新醫學博士培訓課程途徑是:

MD + Scholarly Concentration
MD + In-depth Research Experience
MD + Masters Degree
MD + BWF Scholars
MD + PhD

「我們也已經引進了。」李校長欣慰的說,我們把TA的教育放到必修,就是讓學生以後怎樣當教授,以後成為一個領導人,MD的教育更是充滿多元的教育,把研究的課程放進去,讓學生知道MD以後的一個研究,不一定需要學位,我們的MD/PhD的學生是台灣的醫科的菁英學生,我們要怎麼把精英學生培養領導力,敎出未來的領導人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事實上,史丹佛最厲害的是企業家的精神,讓學術與產業無界線,彼此協作並相互學習;Stanford--培育人才及提供創新研發技術、邀請企業家開班授課給學生、提供在職訓練給校友及業界人士、鼓勵教職員多與產業交流、但不得在公司內部擔任正職員工。Industry--透過創業競賽、實習及產學合作相關課程(如Technology Ventures Coop課程)延攬校內人才,支援校內正在進行之研究計畫,推動產學合作,創造雙贏局面。

尤其是,史丹佛的創新與研發能量讓人刮目相看,透過技術授權辦公室(Office of Technology Licensing)將史丹佛所創造之技術推向市場,自1930年以來,創造39,900間公司,一年產出2.7兆美元之全球收益,創造540萬個工作機會。

何謂企業家的精神?李校長鼓勵同仁跟白袍CEO蔡董事長學,看的是大格局,看的是企業怎麼做,這是產學處應該學的,怎麼讓大學生想到創業,學校應支持學生好的計畫,比爾蓋茲也是大二就跑出來創業了,我們該想想如何讓年輕有創造力。

李校長殷切的叮嚀教師,別把自己看得太渺小了,把你放到史丹佛,你就跟史丹佛的教授一樣好,所以要對自己有信心,自己有實力作為一流大學的教授,那學校就是一流大學了,不是嗎。

中國醫藥大學要如何成為史丹佛,事實上,我們很多已經跟史丹佛做得很接近了。李文華校長滿懷信心的說,CMU在台灣的所有大學排名6-8、私立大學排名第1,董事會支持學校很大的資源,充實軟硬體設備,還有教師彈性薪資等,我們要踏實認真的去做到,提升自我加值的能量,這就是蔡董事長講的執行力。

李文華校長規劃CMU未來發展策略分為:人才延攬、組織活化、硬體設備、研究能量、國際化、產學等六大構面。

一、人才延攬方面

1.招攬一流人才:這是最重要也是極大的挑戰。如何將優秀的人才從世界各地請到臺中,我們會一步一步的佈局。過去4年聘請到超過130位教師、傑出教授。未來將著重延攬the Best人才。
2.栽培一流年輕人才:如專案培養助理教授;聘任年輕、有研發潛能但尚未具助理教授資格之博士後學者;專心研究三年供給足夠的研發費用,每年給予助理教授薪資及100萬元研究經費(含專任研究助理);資深教授專人輔導(mentoring);待完成獨立(如申請科技部及國衛院等校外機構核定之研究計畫,或發表具影響力論文),即成為正式助理教授。
3.建全人才獎勵及考核制度:持續滾動修訂「中國醫藥大學教師分流升等實施辦 法」,建立和一流大學類似之教授評審、升遷及獎賞制度。
4.從世界借助人才到中國醫大:從世界的名校邀請學者擔任講座,進行實質的教研工作,其策略如下:
A.組織國際合作團隊
•駐紮在CMU的國際學者,老師和學生參與討論重大國際問題
•擴大國際合作;試點前沿研究
B.與團隊一起招聘優秀的教授
•靈活的薪酬,以保持國內外優秀人才
•多項補貼,以鼓勵具有研究潛力的教授
•慷慨的設置資金,以支持新的研究團隊
C.靈活任命國內外著名教師
•與國內知名大學簽訂合作協議教授
•招募研發精英
•積極聯繫頂級國際研究團隊
•建立聯合雙學位課程
•招募優秀的外籍教師
D.保留國內人才,靈活工資,多重補貼,以及鼓勵教師發展他們的研究潛力。
E.教育部玉山計劃(玉山計畫)的補助,CMU於未來5年將撥出30億元向世界招募100名才華橫溢的學者。

二、組織活化方面:

1.本校發展以學院為核心的教學體制
2.嶄新之研究生培育機制
(1)全國首創之『研究生事務處』,專責所有研究生入學、課程、制度之設定。
(2)選拔優秀指導教授•本校專任助理教授以上,具有研究計畫之執行及優秀研究論文發表•約344名教師符合可指導碩士生之資格;約231名教師符合可指導博士生之資格。
(3)推動共同指導(co-mentor)•全校教師整合成一個能帶動研究生的團隊,搭配中醫暨針灸研究中心、中草藥研究中心、腫瘤醫學研究中心、腦疾病研究中心、免疫醫學研究中心、整合幹細胞研究中心、老化醫學研究中心、生醫工程研究中心•每位博士生可跨院選擇二位以上不同領域之教師共同指導,增進研究之廣度與深度,培育未來國家的骨幹人才。
3.建構聚焦的研究中心:包括新藥開發研究中心、中醫藥研究中心(中醫暨針灸研究群、中草藥研究群)、腫瘤醫學研究中心、腦疾病研究中心、整合幹細胞研究中心、免疫醫學研究中心、老化醫學研究中心。

三、硬體設備之建置方面:

1.重整硬體及研究環境
2.改善各學院軟硬體設施

四、教學方面:

1.落實教學創新及提升教學品質,培育學生4C關鍵能力。
2.各學院開設獨立研究課程。
3.開設微學分課程。
4.培育領導力及國際觀。
5.學院核心教學特色。
6.規劃專業課程,提供學生實務學習 ,提供學生實務學習。
7.培養出各領域之領導人:設立產學合作學位學程,培育學生學用合一。與國外名校共同與國外名校共同培養「學術菁英」。
8.未來研究生教育之重點工作
•持續推動博士生國際共同培育:臺灣人才躍昇計畫、教卓計畫、試辦創新計畫等執行項目將屆,延伸至高教深耕計畫持續推動;擴充共同培育博士生之國際合作對象 (不限學校領域);鼓勵支持研究生出國研習及發表研究成果。
•鼓勵跨領域學習:鼓勵跨領域共同指導,結合校內重點研究主題;研究生暑期跨領域獨立研究計畫。
•規劃新校級課程:以提升研究生之Communication skills及Critical thinking為目標,並為之後的論文研究,產業實習及國際研修打好基礎。
•以創新翻轉教學方式培養研究生英文寫作,科學邏輯思考評析的能力。未來將持續與教務處共同規劃開設針對研究生,與職涯發展以及領導管理相關課程。

五、研究能量的強化:建構具國際競爭力的校級研究中心

以10個Core facility為基礎研究平台,包含:雙光子顯微影像系統平台、實驗動物中心、蛋白質體核心實驗室、細胞療法轉譯平台、台灣藥物樣品資料庫平、代謝體核心平台、大數據生物資訊平台、精準醫學中心-核心平台、3D生物列印中心平台、液態檢體檢驗平台;在醫院建構臨床導向的研究中心如:中醫藥、分子醫學、代謝體、成癮醫學、遺傳、性荷爾蒙、表觀基因體、風濕病、神經網際計算、細胞治療轉譯、新興病毒、幹細胞暨再生醫學、臨床免疫、近視及眼睛疾病、環境-質體-疾病、轉譯醫學等中心;校級特色研究中心有中醫暨針灸研究中心、中草藥研究中心、腫瘤醫學研究中心、整合幹細胞研究中心、腦疾病研究中心、免疫醫學研究中心、生醫工程研發中心、3D列印醫療研發中心、精準醫學研究中心等;將本校最具特色及競爭力之研究整合,設立中醫藥研究中心、新藥開發研究中心及藥癮與心智健康研究中心,其中,中醫藥研究中心及新藥開發研究中心已獲得教育部七千萬之高教深耕計畫補助。

六、國際化方面:

1.深化重點國際合作 透過「臺灣人才躍昇計畫」,邀請國際頂尖學者蒞校指導。
2.增加國際合作夥伴,目前締約之合作學校、醫院及機構有148所。
3.透過與國際知名大學合作,提升研究能量。
4.強化各國盟校之合作關係,每年邀請各盟校於CMU舉辦一次年會。
•增加招收國際學生及提升學生出國交流之人數。
•加強實質國際交流,選送優秀研究生至國外頂尖學術單位與業界機構研修。
•全面提升國際聲譽,參與全球三大教育者年會、舉辦專業領域國際研討會、生物醫學國際研討會等,增加國際媒體曝光度。

李校長神情愉悅的說,各學院的國際化都已經做起來,也看到了。今年暑假,醫學院帶27位學生到UCI MD Anderson,我接到他們校長的信,他非常想知道我們的計畫,我們有2位學生在那邊表現非常好,所以他們知道不能小看CMU。

對此,李校長提出與世界一流大學緊密合作的想法,未來要連結日本東京大學、KAIST,香港的大學,每一年都到中國醫大學術交流,讓他們知道中國醫大就是這麼棒。

七、產學合作方面:

1.擴大學術辦公室的職能和組織合作。
2.制定人員培訓指南,創造行業價值。
3.向史丹佛大學的企業家精神學習,提供創造力,創新和創業環境。

大學推動產學加值是最重要的,李校長將要把產學擴大2倍3倍,我們要不要成立MBA,已委請專家積極進行規劃,要做、一定要做好。

另外,在水湳國際健康產學園區與新竹健康產業園區,將興建醫工研究大樓、生醫工程學院,包含AI醫材等生醫健康設備之研究及教學設施,建立學術產業鏈結,帶動醫療及生物科技產業雙贏之發展,建設涵蓋醫療、學術、科技、產業、文化、經濟之健康產學園區,然後,我們要打造生技醫療產業的獨角獸企業,什麼是獨角獸,就是每年業績要能夠創造10億美元。

領航CMU要成為世界最好的大學的李文華校長總結,愛拼才會贏。

CNA中央新聞網:https://www.cna.com.tw/postwrite/Detail/241201.aspx


相關圖片:

107學年度全校行政暨學院共識營大合照。

107學年度全校行政暨學院共識營大合照。

李文華校長要 台灣打造出另一間「史丹佛大學」~「挑戰不可能」

李文華校長要 台灣打造出另一間「史丹佛大學」~「挑戰不可能」

陳志鴻副校長

陳志鴻副校長

江宏哲副校長

江宏哲副校長

王陸海副校長

王陸海副校長

謝淑惠主任秘書

謝淑惠主任秘書

陳悅生院長

陳悅生院長

李正淳院長

李正淳院長

黃彬芳院長

黃彬芳院長

傅立志院長

傅立志院長

許麟研究生事務長

許麟研究生事務長

楊良友國際長

楊良友國際長

會場熱絡

會場熱絡

李校長答覆相闗詢問

李校長答覆相闗詢問

李校長主持綜合座談

李校長主持綜合座談

趙克平總務長

趙克平總務長

張文德主任

張文德主任

唐烽堯學服務長

唐烽堯學服務長

回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