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參加英國諾丁漢大學舉辦「第八屆中藥全球化聯盟會議」 【The Consortium for Globaliz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CGCM)】

日期:2009-08-28

資料來源:中醫學院針灸研究所 張永賢教授

分享:分享到臉書! 分享到噗浪! 分享到推特! 分享到line!


一、前言
「中藥全球化聯盟會議」由美國耶魯大學藥理學科主任,也是中央研究院院士鄭永齊教授自2003年發起,目前有90個學術機構加入為會員及8個工業界會員,今年又有19個學術機構及1個工業界會員加入,合計現有118個會員。「中藥全球化聯盟」是以中草藥研究為主的全球性,非營利性,非政治性及非種族區別的國際組織。設立目的在彙聚國際眾多知名研究機構之力,推動並促進全球中草藥研究發展,寄望中草藥造福人類健康與福祉。自1-7屆全部在亞洲舉辦,這次首次突破到英國舉辦,企望中藥不只在亞洲發展,甚至全球化,而歐洲對於植物藥發展有悠久的歷史,中草藥可在歐洲對植物藥研發及應用的深厚基礎及豐富經驗加入融合,站在歐洲植物藥研發巨人肩上,如此更易全球化。英國諾丁漢大學(Nottingham University)是歐洲第一個加入「中藥全球化聯盟組織」的學術機構,以致今年選在英國舉辦,有特殊的意義。這次會議於2009年8月26日至28日在英國諾丁漢大學舉行3天(28日下午在劍橋大學召開),參加有英國、中國、台灣、美國、韓國、德國、奧地利、義大利、丹麥、加拿大、日本、新加坡等,人數大約200多人,而來自台灣即有28人,為中央研究院、國家衛生研究院、台灣大學、中國醫藥大學、長庚大學紀念醫院、中興大學及高雄醫學大學等,看來台灣對中藥全球化有極大的企圖心。來自中國中醫藥最高研究單位,中國中醫科學院曹洪欣院長、劉保延副院長及國際合作處鄒建華處長等率團12人參加。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劉良院長、蕭文鸞副院長及趙中振教授等率團12人參加。香港大學譚廣亨副校長及中醫藥學院童瑤院長等12位參加。香港中文大學梁秉中教授參加。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國立互補另類醫學中心(National Center of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NCCAM)Dr.Josephine P. Briggs主任、美國國立癌症研究所(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NCI)癌症互補另類醫學辦公室(Office of Cancer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Dr.Jeffrey White(懷特)主任及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藥品評估及研究中心陳紹琛副處長等都遠到參與,可見大家對中藥全球化聯盟的重視及切磋的期望。

二、諾丁漢(
Nottingham
諾丁漢位在英格蘭的中部,距倫敦北方2小時車程,至英國各地均相當便利,擁有著名諾丁漢大學,另外,以英雄羅賓漢(Robin Hood)俠客故事流傳。在12-13世紀的約翰王時代,有一名羅賓漢俠客,挺身為受到壓榨的村民解圍,他專門劫富濟貧,但終被捉到,要求在自己的小孩頭上放置蘋果,用箭射向蘋果,這是相當慘痛的處罰。若不小心或技藝不精,則親手射死自己的小孩,幸虧羅賓漢射藝高超,射中蘋果,後來打敗征服者,建立諾丁漢地區和平,這故事以諾丁漢的羅賓漢流傳可信度最高。其實,在蘇格蘭、英格蘭,甚至法國,都有這種故事流傳,這故事數度被拍成電影,羅賓漢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諾丁漢巿也因此小有名聲。諾丁漢以城堡為著名,現館內有博物館及美術館,城堡外有羅賓漢射箭的雕像,供遊客照相之處。諾丁漢在工業革命時代曾有大量紡織廠設立,二次大戰後開始式微,目前只有蕾絲展示中心。

諾丁漢人口63萬,但在1小時車程內的附近人口即有300萬多。諾丁漢擁有兩所頂尖大學(諾丁漢大學及諾丁漢特倫特大學),學生人數超過6萬與工業有緊密的研發和科技聯繫。諾丁漢建立生物城(Bio City)創新中心,有3座科技園。2005年英國政府命諾丁漢為「科技城」(英國共有6個科技城)。

諾丁漢巿政廳,位在巿中心建於1929年,至今有80年歷史。大會歡迎晚會安排在巿政廳宴客,從諾丁漢大學接送200多位貴賓前往,在大廳有香檳及音樂演奏歡迎,二樓擺設20桌慶典熱烈歡迎。由諾丁漢副校長David Greenanway、諾丁漢巿長Jeannie Packer及巿議會議長Jane Todd致歡迎詞。這巿政廳四樓為巿議會廳,我們特別前往參觀。
 
三、諾丁漢大學(University of Nottingham)
諾丁漢大學初創於1881年,於1948年奉准升格為國立大學,是英國長年排名前十大,全球排行前75的著名大學。為工商、文學、教育、觀光和科學研究重地。有文學院、工學院、教育學院、法學暨社會學院、理學院與醫學暨健康學院等6大學院為興學主軸,共59學系。在2007年,諾丁漢大學學生共3萬6千人,包含(145國家7,500位國際學生)。諾丁漢大學總校區位於大學園(University Park Campus),另有三所分校,一所薩坦‧伯寧頓校區(Sutton Bonington Camps),二是五十週年校區(Jubilee Campus),三是醫學院(The Medical School)。教職員有5千人,師生比為1比14。根據泰晤士報高等教育特刊(THES)的評比,諾丁漢目前是世界排名第70位,研發經費1.25億英鎊。這大學在產業貢獻價值在英國大學前5名。有3個研發中心,其中兩所與勞斯萊斯合作,一所與GE航空合作。這所大學與Astra Zeneca共同開設臨床藥理學與汽車製造商福特公司在新技術緊密合作30年,在過去5年超過100多項技術轉移成功的項目。

這所大學Peter Mansfield教授,他研發核磁共振造影掃描儀(MRI)與Paul C. Lauterbur共同獲得2003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

這所大學名譽校長楊福家教授,為中國人,5年前鄭永齊教授前往諾丁漢大學,認識楊福家校長及諾丁漢大學。而諾丁漢大學為歐洲第一個加入「中藥全球化聯盟組織」,使大家前來英國,參加第八屆會議。謝謝諾丁漢大學師生安排這次有意義大會,我們住在學生宿舍,重溫大學生生活。
 
四、諾丁漢大學校長楊福家教授
英國知名院校校長第一位在籍中國人為楊福家校長。他自2001年出任英國諾丁漢大學校長,連任三屆。楊校長於1936年出生於上海,祖籍浙江寧波,現諾丁漢大學有馬來西亞吉隆坡分校及中國寧波分校(2004年成立)。楊校長1958年畢業於復旦大學物理系,為核物理學家。1960年前往丹麥哥本哈根玻爾研究所進修。1987年擔任上海原子核研究所所長,199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1993年擔任上海復旦大學校長,2001-2009年(9年)起至今擔任英國諾丁漢大學校長。

5年前全球中藥全球化聯盟主席鄭永齊教授到諾丁漢大學訪問,與楊福家校長相談甚歡,贊同鄭永齊教授及聯盟的理念,並欣然加入聯盟,成為聯盟在歐洲第一所大學加入,也促成今年在英國諾丁漢大學召開「第八屆中藥全球化聯盟會議」,這次有200多人,在諾丁漢大學開會。
 
五、第八屆中藥全球化聯盟會議(CGCM
2009年26-28日三天的會議,參加人數超過200人。這次台灣代表參加「中藥全球化聯盟」有台灣分會執行長馬以南。中央研究院有3位,楊寧蓀特聘研究員、徐麗芬研究員及溫致群博士生。國家衛生研究院5人,彭汪嘉康名譽研究員、張俊彥所長、趙宇生主任、夏和雄醫師及李秀珠副研究員。台灣大學沈雅敬教授。陽明大學2位,林滿玉所長及黃怡超教授。國立中國醫藥研究所3人,林雲蓮副所長、沈郁強副研究員及阮怡禎博士生。中興大學2人,高振益教授及郭柏林博士生。中國醫藥大學4人,張永賢教授、關超然教授、高銘欽教授及魏宗德助理教授。高雄醫學大學張芳榮所長。長庚紀念醫院2位,黃升騰部主任及張晉賢主任。廠商代表有金銥生技創投管理公司游汝謙董事長,杏輝醫藥集團研發中心李易達總經理與楊如年副總經理及台灣東洋藥品黃純瑩副總經理,一共有28人。

大會開幕式相當隆重,邀請許多貴賓致詞,有美國耶魯大學藥理學主任,也是中藥全球化聯盟主席鄭永齊教授、中國上海同濟大學斐鋼校長,也是中藥全球化聯盟副主席,香港大學譚廣亨教授(Paul KH,Tam)、英國諾丁漢大學校長楊福家教授、美國國立互補另類醫學中心(NCCAM)主任Josephine P. Briggs教授、英國Brunel大學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長Ian Sutherland教授、英國諾丁漢大學生物醫學科學系系主任Stephen Hill教授、美國國立癌症研究所(NCI)輔助另類醫學辦公室Jeffery White主任及英國諾丁漢副校長Bob Webb等等。

由於論文專題相當多,接著就分場地有(1)中醫藥國際合作專題,由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國立輔助另類醫學中心(NCCAM)主任Josephine P. Briggs主持並介紹NCCAM現況。台灣國家衛生研究院(NHRI)趙宇生主任與丹麥Aarhus大學Brian FC Clark教授及英國劍橋大學國王學院Qihe Xu教授參與發表及討論。(2)中醫藥教育專題,由中國中醫科學院曹洪欣院長及英國倫敦中醫學院梅萬芳院長共同主持。中國醫藥大學關超然教授、香港理工大學Daniel Sze教授與香港大學中醫藥學院童瑤院長參與發表及討論。(3)中醫藥事務法規管理專題,由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食品補充辦公室(Office of Dietary Supplements)Paul M. Coates教授主持、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藥品評估及研究中心陳紹琛副處長、德國Regensburg大學Gerhard Franz教授、韓國國立首爾大學Yeong-Shik Kim教授、台灣國立中國醫藥研究所林雲蓮副所長及香港醫管局中醫藥行政總裁黃譚智媛教授參與發表並討論。(4)中藥學術(育成中心)與產業界合作專題,由英國整合健康基金會George Gray主持、杏輝集團李易達博士、中藥全球化聯盟台灣分會執行長馬以南及中國天津天士力集團Henry He Su等參與發表及討論。(5)中藥全球化聯盟英國分會專題(UKCGCM),由英國分會主席及Brunel大學Ian Sutherland教授主講「中藥全球化聯盟英國分會的歷史及目標」並主持。參與發表與討論有英國皇家物園Monique Simmond教授、英國Wolverhampton大學(胡佛漢頓大學)陳金泉教授、英國Brunel大學Derek Fisher教授、劍橋大學樊台平教授及Bradford大學(布拉德福大學)Peter York教授共同發表及討論英國分會未來的發展。(6)生物活性及機轉研究專題(Ⅰ)(癌症),主持人為台灣國家衛生研究院Kenneth Kun-Yu Wu及香港浸會大學蕭文鸞副院長,而廣東國立中醫藥現代化工程研究中心Hui Cao、上海同濟大學程曉東教授、德國德中中醫藥研究基金會Thomas Efferth、香港中文大學劉碧珊教授、台灣中央研究院Lie-Fen Shyur共同發表及討論。(7)中醫藥生物資訊及資料庫專題,由中國中醫科學院副院長劉保延副院長及香港醫管局黃譚智媛醫生共同主持,參與報告及討論有英國皇家植物園Bob Allkin、上海同濟大學曹志偉教授、香港浸會大學陳虎彪教授、香港醫管局Teresa Ngan及英國Bradford大學Qun Shao教授等發表及討論。

第二天(8月27日)(8)中藥生物活性及機轉研究專題(Ⅱ)(代謝、神經疾病及老化專題)由英國劍橋大學樊台平教授及韓國國立首爾大學Yeong-Shik Kim教授主持,參與報告及討論有香港科技大學Nanny IP及國立中國醫藥研究所林雲蓮副所長發表及討論。(9)臨床試驗專題(Ⅰ)(癌症、肝癌專題)由美國耶魯大學Edward Chu教授及美國國家衛生研究所癌症互補另類醫學辦公室Jeffery White主任主持,有加拿大Mc Master大學Stephen Sagar教授、台灣國家衛生研究院彭汪嘉康教授及美國City of Hope Cancer Center的Yun Yen教授等發表及討論。(10)品質控制(方法學)專題,主持人為英國Wolverhampton大學陳金泉教授及中國中醫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Fu Gao教授共同主持,參與發表及討論有奧地利格拉茨大學(University of Graz )Rudolf Bauer教授、義大利佛羅倫斯大學(University of Florence)Anna Rita Bilia教授、上海中醫藥現代化中心De-An Guo教授、德國雷根斯堡大學(University of Regensburg)Gerhard Franz教授、澳門大學中華醫藥研究院王一濤院長、中國北京中醫科學院Xia-He Xia、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趙中振教授等發表及參與討論。(11)生物活性及機轉專題(Ⅲ)(機轉及藥物交互作用專題)主持人為美國北卡大學賈偉教授,參與發表及討論有澳洲西雪黎大學生物醫學及健康學學院張旭東副院長教授、香港中文大學Ge Liu教授、德國德中中醫藥基金會Wolfgang Schwarz等發表及參與討論。有美國北卡大學賈偉教授主講,「中藥調控的整合代謝映像反應」。(12)臨床試驗專題(Ⅱ)(安全及其它疾病專題),主持人為香港中文大學梁秉中教授、中國中醫科學院Ai-Ping Lu教授及上海中醫藥大學Ping Liu教授。參與發表及討論者,台灣陽明大學黃怡超教授、日本金澤醫科大學Yoshihara Motoo教授主講「日本漢方醫學最近臨床指南」。(13)中藥材基源專題(Ⅰ)(天然藥物專題)由台灣大學沈雅敬教授主持,參與發表及討論有高雄醫科大學張芳榮所長、四川大學Li-Juan Chen教授、韓國國立首爾大學Yeong-Shik Kim教授、中國武漢大學Youwei Wang教授及台灣中央研究院楊寧蓀教授等發表參與討論。(14)生物活性及機轉專題(IV)(免疫調節專題)主持人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劉良院長及台灣中央研究院楊寧蓀教授,參與發表及討論有台灣中國醫藥大學高銘欽教授及香港大學Allan Lau教授、美國阿拉巴馬大學Stephen Barnes教授主講「探討中草藥免疫調節機轉」。(15)中藥基源專題(Ⅱ)(種植中藥品質專題),主持人為英國Brunel大學lan Satherland教授及香港浸會大學趙中振教授及英國皇家植物園Monigue Simmands教授等。參與發表及討論有英國Brunel大學Derek Fisher教授及四川農業大學Wei Wu教授。

除了論文報告外,尚有148篇壁報論文展示,分為13專題,(1)中醫藥生物資訊及資料庫專題(2)中藥生物活性及機轉專題(Ⅰ)(癌症專題)(3)中藥生物活性及機轉專題(Ⅱ)(代謝、神經疾病及老化專題)(4)中藥生物活性及機轉專題(Ⅲ)(機轉及藥物交互作用專題)(5)中藥生物活性及機轉專題(Ⅳ)(免疫作用專題)(6)中藥臨床試驗專題(Ⅰ)(癌症專題)(7)中藥臨床試驗專題(Ⅱ)(其他疾病專題)(8)中醫教育專題(9)中藥資源(Ⅰ)(天然藥物專題)(10)(Ⅱ)(中藥栽培品管及產業專題)(11)產學合作專題(12)中藥國際合作專題(13)中藥品管專題(方法學及中藥法規管理專理)。
 
六、劍橋大學(Cambridge University)(1209-2009
今年是劍橋大學800週年校慶,劍橋大學是英國最古老大學之一,也是世界聞名綜合大學。來自台灣的樊台平教授現任職於劍橋大學藥理學科血管生成與中藥實驗室主任,他很熱心,希望台灣組團參加英國學術大會,屢屢告知今年是英國劍橋大學800週年校慶。本以為會議在劍橋大學召開,但先在諾丁漢大學開完會,前往諾丁漢大學醫學院附設皇后醫院召開大會各組主持人綜合報告。然後再開往劍橋大學李嘉誠中心(The Li Ka Shing Centre)會議廳召開會後會,主題為「傳統中醫藥的明日世界」(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omorrow’s World)安排8個特別演講。

鄭永齊教授主講「中藥方劑PHY906作為癌症化療的輔助治療的研究」,英國皇家植物園Monique Simmonds教授主講「傳統中藥在植物學與菇類的鑑定與研究」。英國Brunel大學生物工程研究所Derek Fisher教授主講,「從中草藥萃取活性結構的新技術」。劍橋大學國王學院製藥科學部Peter Hylands教授主講「中藥的化學及代謝研究」。美國北卡大學營養學系賈偉教授主講「使用代謝識別標誌破解中藥」。台灣杏輝集團李易達博士主講「植物藥產品發展的挑戰」。香港Daryl Rees博士主講「從中藥到商業產品於西方社會」。然後綜合討論。

晚餐盛宴特別安排於劍橋大學國王學院隆重舉行,劍橋大學建於1209年,國王學院(King’ s  College)建於1440年,學院的教堂是歐洲最優美的教堂之一,經歷亨利七世、八世,用近100年時間才建成,建築宏偉精緻。劍橋大學是世界級大師搖籃,在120年前,1888年即是英國大學第一個設置漢學教授職位。現有學生1萬8千人,其中三分之一來自海外,來自中國有353名大學生,366名研究生,約占海外留學生13%,佔總留學生47%。徐志摩於1920年就讀劍橋大學國王學院,在2008年7月國王學院安放一座白色大理石,上刻著徐志摩的《再別康橋》詩歌。金庸(查良鏞)在2006年在劍橋大學聖約翰學院攻讀東亞研究所博士學位。在劍橋大學有李約瑟(Joseph Needham)「李約瑟研究所」主持「中國科學與文明」的著作,出版鉅作《中國科技文明史》。
 
七、倫敦布魯內爾大學(Brunel University)生物工程研究所
離開劍橋大學國王學院晚宴已是晚上10點。在外面看著一輪明月掛在天空,很近又很大,似乎外國月亮明亮又大。中醫藥的發展,在外國已進展,李約瑟在劍橋大學寫著鉅著《中國之科學與文明》,但華夏子孫四大發明,我們已不再是領先,而第五大發明中醫藥,洋人學得很快,傳統醫藥雜誌SCI,IF最高是在英國出版的e-CAM,其次是Journal of CAM,在美國出版發行。德國有4萬醫師作針灸,銀杏葉的研發在德國一家植物藥工廠生產,每年營業額是5億美元。

由劍橋大學前往倫敦Brunel大學學生宿舍,由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長lan Sutherland教授及生化學系Derek Fisher教授各帶著一部遊覽車,到了Brunel大學已是子夜,熱心Sutherland教授帶領大家分享夜宿佛萊明樓(Fleming Hall)讓專家們回溫大學生涯。

Brunel大學,是依Brunel先生命名(1806-1859年),位於倫敦西區,大學雖是年輕,但是生物工程研究所相當著名,隔天上午所長Sutherland教授給大家講解這研究所在1983年由Heinz Wolff教授所創立,作出許多研發創新,有5個實驗室,分析實驗室、研究實驗室、應用實驗室、風險實驗室及操作室等。2006年成立高級生物處理中心,日本物理學家伊藤先生(諾貝爾學家),開幕時曾前來參與,經常名人來參觀場所,這研究中心從事醫學、生物學及生物工程研究,目前他們也嘗試分析中草藥及天然藥物。
 
八、皇家植物園Royal Botanic Garden1759-2009(250年歷史)
返國前我們參觀Brunel大學生物工程研究所及皇家植物園。這植物園原係英國皇家行宮和御花園,是世界上著名的植物園之一,由於位於西倫敦的Kew區,故也稱Kew花園(Kew Gavden)(倫敦巿是由許多小鎮互相組成),皇家植物園,距離倫敦Heathrow機場很近(希洛斯機場)(倫敦有三座機場)(由亞洲、美洲、非洲的航班,起降皆在第三航運大廈)。18世紀,英國工業革命,經濟急速發展。1753年建大英博物館。1759年建皇家植物園。

皇家植物園以名目繁多的植物種類享譽全球,園內尚栽培熱帶植物,高山植物,蘭花,棕櫚和澳洲植物等的大型溫帶植物。植物園中有各類花園40餘處,涵蓋寒溫熱帶各類的花草植物,佔地120平方公傾,每年遊客超過百萬人。

世界花園有「法國式」花園(路易14時期),「英國式花園」、「中國式庭園造景」、「巴比倫空中花園」等等。「法國式花園」,將風景變成平衡又控制得體的藝術品,把自然馴服的表現,其中以凡爾賽宮國王花園為著名(乾隆曾將皇家花園圓明園擴大美化,由耶穌會義大利籍教士郎世寧(Ginseppe Castiglione)及法籍教士,建立法國式花園)。而「英國式花園」,在18世紀,回到古希臘式的田園詩畫風景,英國公園透過繪畫,對自然重新發現的「風景畫花園」。

皇家植物園的建築負責人錢柏斯(Sir William Chambers)(1758-1759年擔任負責建築),他建造許多中國風格的建築物在園中,其中最突出的是中國風格的寶塔(Pagoda)。他在1772年出版《東方園林論》(Dissertation on Oriental Gardening),將中國園林介紹到英國,同時倡議在風景區造園中採用中國式情趣。此外,植物園尚有希臘風格的寺院和羅馬風格的廢墟等多種附加景物,從而增添園內庭園的活潑氣氛,其後因園內建築物過多,甚至被否認是歐洲大陸的林園。該園也有許多美國的攀緣植物和松柏科植物,現有熱帶雨林的溫室(Temperate House)。

皇家植物園有中藥藥用植物鑑定及保存中心主任Christine Leon,她曾來台灣及中國大陸多次,收集許多中藥資源,對於中藥的名稱很熟悉。皇家植物園對於中藥資源的興趣,可能是馬兜鈴(Aristolochia)事件。1989-1994年開始,在比利時及歐洲有一些國家減肥,服用減肥藥片,出現腎臟廣泛性間質性纖維化,腎小管萎縮及腎功能衰竭,其至洗腎,方劑為張仲景《金匱要略》補氣利水「防己黃耆湯」(防己、黃耆、白朮、甘草、大棗、生薑),但由於誤用「廣防己」代替「粉防己」。「粉防己」屬於防己科植物Stephania tetrandra S. Moore,而「廣防己」屬馬兜鈴科植物Aristolochia Y.C. Wu,後者含馬兜鈴酸,具有較強的腎臟毒性。使得對於中藥的種源及品管更要認識,含馬兜鈴植物有馬兜鈴、天仙藤、青木香、關木通和廣防己等。對於中藥要確定基源、品源、安全及療效,使得皇家植物園有新的任務,《神農本草經》為現存最早的藥學專著,根據藥物的功效和毒性分為上、中、下三品。上品『無毒』,中品「無毒有毒,斟酌其宜」,下品「多毒,不可久服」。皇家植物園現收藏700萬種植物標本,為全世界收藏量最大的植物標本館,每年新增近10萬種標本。
 
九、結語
飛機縮短行程,地球是圓的,但也是《地球又平,又擠,又熱》,使得前往英國的時間縮短。從台北到香港機場1小時40分,自香港到英國倫敦機場直飛是12小時45分鐘(返回是11小時50分鐘),總共約14小時。安排其實相當好,香港清晨零時35分起飛,到英國倫敦才當地時間清晨6時20分(由於時差),可在飛機上睡覺,第2天即可工作。而返回東半球也是晚上,到香港是第二天下午17:25,到台灣是晚上8:20,即可休息,第三天可恢復正常起床、上班工作。

大會安排這次英國行程,相當具有學術氣味,到倫敦機場,就直接往諾丁漢
大學學生宿舍住舍,在諾丁漢大學國際會議廳召開開會,然後到劍橋大學李嘉誠中心會議中心開會,接著半夜開車到倫敦住在機場附近Brunel大學的學生宿舍,使大家享受大學生新生的滋味,緊綴安排皇家植物園參觀。整個行程未安排去看泰晤士河訪問倫敦、未安排參觀白金漢宮、大英博物館、西敏寺、國會大廈、倫敦塔橋等,純是學術之旅,以致英國倫敦下次還要再來拜訪。

新藥的研發是相當困難,通常平均要10-12年,至少投資10億美金,而成功率只有0.05%,以致全世界的新藥掌控在大國的大公司。新藥從基礎調查到篩選,確是新開發的物質,然後臨床前試驗(毒性試驗與安全試驗,藥理試驗等),再進入臨床試驗(Investigational New Drug)(IND)(第1.2.3期),再申請新藥(New Drug Application)(NDA),即使是申請通過並上巿,仍然有著風險及新藥監視期。以致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對於植物藥經過多年草案深思遠慮,在2004年才正式定稿《植物藥產品規範》(Guidance for Industry Botanical Drug Products),給予植物藥提供新的前瞻規範。

這次「中藥全球化聯盟」台灣分會,以鄭永齊院士團隊將中藥方劑PHY906作為癌症化療的輔助治療作為多篇論文發表,有中藥基源與品管,動物實驗及臨床試驗,而且證實方劑君臣佐使配伍的特殊意義。期望台灣分會每年至少開會2次,整合產官學研分工合作,組織研究團隊,創造有特色的中藥方劑的新發明,新型與新用途等,為台灣傳統醫藥與生物科技相互結合,開拓一條嶄新的生物科技產業。

在英國會感到古老歷史的意義,今年是諾丁漢大學228年,諾丁漢巿政廳80年,劍橋大學800年,皇家植物園250年歷史及中藥全球化聯盟會議第8屆。由於時間關係未能訪問愛丁堡大學,這所是在1583年由長老教會所建立,第一個來台灣的西醫兼傳道師馬雅各(Dr. James L. Maxwell)(1865年來台灣)及到彰化的蘭大衛醫師(Dr. David Landsborough)(1895年到達台灣)皆畢業於愛丁堡大學。傳統與現代相互結合,過去歷史給予豐富經驗及智慧,而現代擁有不少新科技,兩者皆可相互結合,創造新的火花,尤其中醫藥對於人類生命及環境、對於人類健康及福祉可作出貢獻。
  
明年(2010年)8月「第9屆中藥全球化聯盟會議」將在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舉行。(2009.09.21 台灣921大地震10週年)

相關圖片:















中藥全球化聯盟大會開幕典禮

中藥全球化聯盟大會開幕典禮












與大會主席鄭永齊院士合影

與大會主席鄭永齊院士合影












英國諾丁漢大學行政大樓

英國諾丁漢大學行政大樓












英國劍橋大學癌症研究中心

英國劍橋大學癌症研究中心












劍橋大學國王學院

劍橋大學國王學院












英國皇家植物園突出的中國風格的寶塔

英國皇家植物園突出的中國風格的寶塔

回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