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臉部長出肉芽腫塊,醫師提醒皮膚癌在搗亂

日期:2022-01-14

資料來源:安南醫院

分享:分享到臉書! 分享到噗浪! 分享到推特! 分享到line!


82歲吳阿嬤在數年前臉上開始長出肉芽般大小突起腫塊,由於傷口癢曾用手摳除,近來腫塊越長越大且一碰就大量出血,家人發現不對勁趕緊來院就醫,經安南醫院皮膚科羅子焜醫師檢查為鱗狀細胞癌和基底細胞癌,經手術切除乾淨,吳阿嬤回診時,都能看到其燦爛無比笑容,
 
羅子焜醫師表示,皮膚癌可分鱗狀細胞癌、基底細胞癌、黑色素癌,而基底細胞癌是台灣地區最常見的皮膚癌,第二常見為鱗狀細胞癌,第三則是黑色素癌。皮膚癌其表現多變化,早期病灶往往毫無症狀,很容易就會忽視其存在,但持續不理會就有可能會再惡化。一般常見導致皮膚癌原因為陽光紫外線曝曬,因此長期日曬工作者如農夫、工人、外送員,皮膚曝曬部位都是皮膚癌最常見的發生位置,其中鱗狀細胞癌跟陽光曝曬正相關性更高。黑色素細胞癌則常發生在手部及腳部,故手掌及腳掌有新生的黑痣就要多加留意,如自身發現手掌及腳掌的黑痣有不正常快速長大情況,一定要前往就醫。
 
羅子焜醫師說,皮膚癌侵犯之惡性度和部位深度決定了日後不同的治療方式。基底細胞癌惡性度低所以手術治療成功率很高,黑色素細胞癌的惡性度高故手術切除範圍較大。現行臨床上治療方式有外科手術切除、冷凍療法、電燒刮除、放射療法等,如侵犯之深度較深或已轉移,就需更進一步化療或標靶治療。基底細胞癌及鱗狀細胞癌的預後通常較佳,但仍需定期門診追蹤,而為何台灣人罹黑色素瘤之預後比白種人差,主因為好發東方人的肢端型黑色素細胞癌比較惡性所致。
 
羅子焜醫師表示,病人在切除基底細胞癌和鱗狀細胞癌後,應定期複診及自我檢查皮膚情況並注意護膚,尤其避免曝曬和皮肉損傷,比如避免正午12點~下午3點強烈日曬、戶外工作騎車運動記得用衣服、傘、帽子、防曬係數SPF>50的防曬乳液來隔絕紫外線。總而言之,預防皮膚癌發生首先一定要經常自我檢查臉部及四肢等經常曝曬太陽部位的皮膚每日情況,如自身有懷疑可能的病灶,請諮詢皮膚專科醫師以趕緊有效治療避免一生遺憾。
 
 
【新聞資料】

相關圖片:


	皮膚科-羅子焜醫師

皮膚科-羅子焜醫師

回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