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醫學系服務學習課程-原住民服務學生心得

日期:2009-10-09

資料來源:醫學系 許愷駿、林奕濠、李亞芳、吳尚鴻、陳永仁

分享:分享到臉書! 分享到噗浪! 分享到推特! 分享到line!


「服務學習」是醫學系今年新開的一年級課程,我們一年級的新生分成12組從事各類的社會服務工作。當學生們於10月9日至10日,第一次到南投縣信義鄉從服務學習的過程中,他們體驗了從未有過的人生經驗,也忠實紀錄了他們的心得。
 
一、居家訪視
很幸運能夠隨著老師們的步伐一起來到趙偏遠山區進行服務習。從小到大,我未曾真正接觸過部落的原住民,對於他們文化和生活也只能由書上略之一二。在我心裡,我一直覺得原住民與我們只是生活環境的同,其他方面應該無太多差異,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第一次的家庭訪視讓我了解到這地方在醫療資源上的欠缺,那位年輕爸爸全身癱瘓,唯有手部稍能動作,由於身處山區,無法得到適當的復健,需要有人全天候照顧,家庭支出和三個小還的教育費全落到媽媽身上,單靠社會補助和織布的微薄收入是無法負擔的!(許愷駿)
 
我們這組到了附近一個小部落做在宅治療服務,其實身為大一的我們根本甚麼也幫不上忙,只能在一旁看著醫生及護士忙;但在這觀察中不難發現,此地的老人們所患有的疾病不外乎是些如糖尿病、高血壓等常見的慢性疾病,但往往因為缺乏衛教而疏忽平常的基本防治以及服藥習慣,在此也可見到山區部落的醫療缺乏及衛教不足。(林奕濠)
 
我們的第一個病人病的很嚴重,家庭經濟情況也很不好,他患有糖尿病、高血壓以及痛風,而又因為家庭照護不好及太多疾病纏身互相影響,使得他的腳被截肢、雙眼也失眠,他無法自己照顧自己,需要完全由別人全程的照顧,但是問題又來了,他們家的經濟狀況很不好,家庭成員也很少,媳婦需要外出很遠工作才能賺取微薄的薪水,只留下一個高中畢業就為了家庭沒繼續學業的孫子,為阿公照料三餐及身體。
 
當問到阿公平常都在做些什麼活動,阿公回答一個令人心酸的答案,他說:「躺著看天花板」,但是阿公根本看不到天花板啊,他無法行動只能長期待在床上又看不到這世界及他的親人,我想他真的很孤單,但卻又無可奈何。回想到我們自己的身上,這樣的世界感覺離我們很遙遠,但它確實近在身邊、發生在我們平時未曾關心過的角落。在之後的小討論中,詩潔護士她提出了幾個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我們有沒有想過下一餐會在哪裡?如果我們是那個被迫停止求學,全程照顧阿公的那個孫子,會怎麼想、怎麼做(他跟我們同年紀喔)?我們如果是那位阿公,最希望同學们為他做什麼事情?這幾個問題都很衝擊,而衝擊的原因是因為我們都過的很幸福,很難站在他們的角度看待問題,但是回頭問自己,這是不是當一位醫生所應有的「視病猶親」的態度呢?(李亞芳)
 
二、與民和國中同學互動
這真的事讓我們見識到了原民小孩的活潑可愛,但也了解到他們由於環境的關係,鮮少有學生對於未來的發展有所規劃,甚至未曾想過,造成光陰歲月就在這不確定中度過了。(林奕濠)
    
朋友似乎對於未來的方向相當迷惘,或許是山上資源不足,職業認識的並不多所造成,據短暫的相處推斷,大部分男生較平地學生好動許多,女生也半斤八兩,這可能跟環境有著重大關係,或許他們的興趣並不在讀書,但不讀書的話,他們恐怕得像大部分的原住民一樣,繼續生活水準較低的日子,想必我們以後要讓他們有這點認知,才能改變他們的未來。(吳尚鴻)
 
「我看到了小朋友們的活潑和熱情以及對自己的未來的猶豫和徬徨,不曉得將來何去何從。雖然這地方有著好山好水,卻也同時埋藏許多難解的問題。我相信我們有繼續合作下去的必要性!」(許愷駿)

 

三、反省與省思
服務學習課程,0學分卻很特別,它可以簡單帶過也可以具有深度意義;全新的課程,不只我們感到困惑,服務對象們也無準確的方向可供我們遵循,我們能帶給他們甚麼?而他們真正需要的又是甚麼?又要以哪種方式呈現?萬般複雜的問題等著我們去解決,但我相信這只是個開頭,只要認真地想為這群人們帶點甚麼改變,我想這個課程將來必定能帶給我們相當多的經驗及感受。(林奕濠)
   
這兩天我學到了不少東西,很感謝帶團的三位老師以及代表和醫生及護士小姐, 讓我們在這個醫預課程裡學習到與病人的溝通及同理心的重要性。這兩天的行程真的非常的棒!希望下次去我還能學習到更多,對於我未來的醫生之路有更多的幫助! (陳永仁)

 


相關圖片:

學生的第一次居家訪視

學生的第一次居家訪視

未來的合作夥伴

未來的合作夥伴

與民和國中同學的互動

與民和國中同學的互動

回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