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開啟幽門螺旋桿菌治療新頁~安南醫院跨院研究成果發表於國際知名期刊

日期:2023-09-18

資料來源:安南醫院

分享:分享到臉書! 分享到噗浪! 分享到推特! 分享到line!


鑑於胃腸疾病產生的主因是胃裡有「蟲蟲危機」─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安南醫院醫療副院長許秉毅連結跨院研究臨床試驗,證實了混合療法的卓越除菌率,開啟幽門螺旋桿菌治療新頁。

許秉毅副院長分享,67歲的羅先生長年為胃痛所苦,在他院接受胃鏡檢查後,發現有胃潰瘍及「頑固性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經兩次除菌治療都失敗,後來透過上網查詢,得知安南醫院可經由「精準醫學」治療頑固性幽門螺旋桿菌,於是到安南醫院就醫。

許秉毅副院長指出,頑固性幽門螺旋桿菌除菌失敗的主因,為細菌產生「抗藥性」或感染者「對藥物代謝過快」所造成;後續他透過細菌的抗藥性試驗與基因檢測,設計羅先生的「客製化精準除菌處方」,成功治癒了羅先生的幽門螺旋桿菌感染,使其遠離胃潰瘍及罹患胃癌的風險。

許秉毅副院長表示,近期安南醫院、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高雄長庚醫院更聯手台大醫院、高雄榮總、台中榮總、花蓮慈濟、國泰醫院、新光醫院、北市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等十家國內大型醫院,進行大規模多中心混合療法的臨床試驗,共計918位患者參與研究,證實了混合療法的卓越除菌率。,此研究還開發出各種除菌治療的療效預測模型,只要輸入每個地區細菌抗藥性資料,便能精準預估除菌療效,此成果最近刊登於國際知名期刊《美國消化醫學雜誌》(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研究共同主持人吳登強副校長解說,所謂「混合療法」是一種14天的兩段式療法:前7天使用一種抗生素及質子幫浦抑制劑,後7天使用三種抗生素及質子幫浦抑制劑。高雄長庚醫院副院長蔡成枝補充說明,混合療法除菌效果優異,目前已成為「美國消化醫學會幽門螺旋桿菌治療準則」、「東協幽門螺旋桿菌治療共識」、「台灣幽門螺旋桿菌共識」之第一線治療建議處方。

許秉毅副院長表示,除了上述的精準除菌、混合療法,安南醫院近年也開始將人工智慧(AI)導入幽門螺旋桿菌的診斷,與國立高雄科技大學電機與資訊學院院長李財福的研究團隊合作,共同研發了「幽門螺旋桿菌內視鏡影像診斷系統」,可經由患者的胃鏡影像直接判斷是否感染幽門螺旋桿菌,減少切片檢查所需費用,以及切片出血之風險。他提到,此項成果也於今年八月發表於自然科學期刊《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未來,「人工智慧」與「精準治療」的運用,將使幽門螺旋桿菌的診斷與治療邁入新的里程。

【新聞資料】


相關圖片:


	安南醫院消化內科團隊合影-

安南醫院消化內科團隊合影-


	許秉毅副院長表示,「混合療法」除菌率高達95%,近期大規模臨床試驗刊登於國際知名期刊《美國消化醫學雜誌》-

許秉毅副院長表示,「混合療法」除菌率高達95%,近期大規模臨床試驗刊登於國際知名期刊《美國消化醫學雜誌》-

回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