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薪火相傳,領航創新~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學院六位傑出教授榮獲112年度衛生福利部「第二屆玉階獎」表揚

日期:2024-01-12

資料來源:公共關係中心 吳嵩山 主任

分享:分享到臉書! 分享到噗浪! 分享到推特! 分享到line!


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學院林昭庚講座教授、孫茂峰特聘教授、吳永昌講座教授、張恒鴻特聘教授、張東廸教授、郭昭麟教授等六人,長期投入中醫藥教學研究,落實中醫藥永續發展的目標,並鏈結產業發展貢獻卓越,榮獲衛生福利部「第二屆玉階獎」,於112年12月27日在衛福部接受薛瑞元部長及中醫藥司黃怡超司長公開表揚。

衛生福利部於110年創立「玉階獎」,其命名取自臺灣第一位取得漢醫執照中醫師黃玉階的名字;其畢生推動中、西醫師的相互瞭解與合作,對臺灣中、西醫發展影響深遠,本獎項藉以發揚其濟世救民之風範。
 
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學院六位傑出教授榮獲「玉階獎」之傑出事蹟與貢獻如下:
 
卓越貢獻獎孫茂峰特聘教授:
一、支持國家中醫精進優質策略發展,傾心傾力:
1.協助衛生福利部推展中醫精進優質發展相關計畫,亦擔任「中醫家庭暨社區醫學科專科醫師計畫」與「中醫推拿人員人力評估計畫」之計畫主持人,推展中醫藥優化的發展。
2.協助評核醫療院所醫療服務與教學能力,擔任考選部針灸學科題庫召集人、政府部門其他相關委員會委員及中醫相關各公學會理事長、副主任等重要職務,並配合國家政策協助產官學整合,對中醫藥優化的發展有卓越貢獻,於 111 年獲總統頒發中醫醫療奉獻獎。
 
二、獻身中醫臨床醫療研究及服務:
專精於針灸與中醫藥醫學,於臨床醫療教學超過 30 年、醫學教育服務超過 14 年,榮獲台中市 107 年醫療貢獻獎;曾榮獲中華民國私立教育事業學會頒發資深優良教師大勇獎、聯合國世界和平基金會 21 世紀自然醫學大會—世界名醫獎與自然醫學金牛獎、中國醫藥大學 2020 年度傑出教授獎第一名及 111 年教育部師鐸獎入選,在醫療服務、教學、研究等各方面皆有卓越表現。
 
三、創新中醫針灸臨床技能教學,推動其國際化發展:
1.採用磨課師MOOCs並結合翻轉課程創新教學方式,輔助教學與即時回饋,榮獲教育部「108 年度教學實踐研究」績優計畫主持人,獲列入教學實踐研究計畫人才庫。
2.擔任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WFAS)委員,和各國委員在針灸領域進行交流。亦參與傳統醫學的多國非政府組織學術聯絡網「全球傳統醫藥大學聯盟(GUNTM)」,促進中醫藥國際化。
3.建置數位教學平台發展中醫藥特色知識、傳統技藝(針灸)數位化課程,建置國際化數位教材發展,推展中國醫藥大學推廣中心國際中醫藥學分學程、跨國磨課師(MOOCs)課程合作發展(與泰國皇太后大學整合醫醫學院簽約合作)。
 
卓越貢獻獎吳永昌講座教授:
一、貢獻專業知能,學術文獻及著作繁碩:
1.擔任中醫藥委員會暨中醫藥司委員,以中醫科學化、中藥現代化、整合與前瞻,參與討論國家中醫藥相關政策,編撰「中華中藥典」(台灣中藥典)、訂定「中藥新藥臨床試驗基準」,制定中藥材與中藥製劑重金屬、黃麴毒素、農藥殘留及污穢物質等各種限量標準,作為國家中藥材安全管理之檢驗規格方針。
2.擔任專書彙編編輯小組召集人,編印「中藥對照用指標成分物理化學資料彙編」專書,提供國內外中醫藥產官學各界參考應用,為「臺灣中藥典」編撰之基石。
3.發表國際期刊論文664篇、?書6章,取得歐、美、日與台灣等國四十餘項專利及六件技術移轉,名列全球2020與2021年Top 2%頂尖科學家、2023年台灣最佳化學科學家前30 名。榮獲科國科會傑出研究獎、王民寧醫藥研究傑出貢獻獎、李天德卓越醫藥科技獎、國家新創獎及國家新創獎精進續?、科技部生命科學2020最具影響力研究專書獎、國際傑出發明家獎、百靈佳殷格翰生醫新創獨角獸獎等獎項,獲頒教育部(106年)及私教協會至善獎(109年)與弘道獎(111年)及資深優良教師(蒙蔡英文總統頒授獎章)表揚。
 
二、挺身抗疫,領導新興傳染病新藥開發:
1.2002年政府因應SARS危機,編列『SARS專案研究計畫』擔任醫藥學組召集人,主持「南台灣SARS中醫藥研發」計畫,發現抑制SARS病毒自我複製能力之萃取物並發表於期刊。
2.2009年爆發H1N1流感,研究團隊進行天然物的抗病毒活性篩選,發現具有抗甲型H1N1流感病毒活性之萃取物及化合物,該篇論文榮獲該期刊及美國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選為breaking news,同時獲得美國專利US08993618B2。
3.2019年爆發COVID-19,證實6個頗具可阻斷spike protein與ACE2之結合,進一步達到抗COVID-19感染效果的中草藥先導化合物,可供後續抗COVID-19藥物研發基石。
 
三、從事臨床試驗研究,促進病人福祉:
1.中草藥「朝蘚薊與三黃瀉心湯」先導型臨床試驗研究,結果顯示朝鮮薊萃取物可以降低COPD病人IL1-β、IL-8作用與由CAT評估標準,改善病人症狀。
2.發現傳統清熱中藥複方萃取物可顯著降低三陰性乳癌細胞之移行,且大黃與黃連組合物可明顯降低三陰性乳癌細胞的移動與侵犯基質之能力,並於特定比例可產生協同抑制效果(台灣專利 I635867)。
3.領導執行『青黛軟膏治療乾癬臨床試驗』與『複方丹參滴丸治療心絞痛III期全球多中心臨床試驗』之國際合作,提升台灣在國際執行中藥臨床試驗地位。
 
領航貢獻獎張恒鴻特聘教授:
一、領導中醫學術研究,培育中醫藥人才,推動國際交流:
1.具中、西醫師資格,曾擔任中醫研究所所長、長庚傳統醫學研究所所長、中西醫研究所所長,領航現代化中醫藥學術及研究,培育學術人才。
2.曾任過內中醫藥委員會委員、教育部醫學教育委員會中醫藥學組召集人、考試院考選部中醫師典試委員,在中醫藥相關教學訓練、考試認證、臨床運用及學術研究各方面累積40餘年豐富經驗與人脈。
3.曾任上海中醫藥大學客座教授,並參與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等,積極推動兩岸三地及歐美、日、韓、東南亞各國中醫藥國際交流合作,並與英國、巴西、美國、泰國、日本等國外多所大學及教學醫院簽訂合作備忘錄,進行各種學術交流合作活動。
4.擔任Freiburg德國中醫研究所榮譽成員,該所其後擴大成立歐洲立夫國際中醫學院,並協助歐洲醫師來台研習中醫藥及針灸、擔任中藥全球化聯盟(CGCM)台灣分會長等,積極推動國際合作。
 
二、帶領中醫臨床及學術創新研究及輔助醫療儀器之開發:
1.領導中醫舌診儀、聞診儀、脈診儀等診斷輔助儀器的創新研發及臨床應用。
2.建制中醫疾病分類編碼系統,以應用於中醫流行病學。
3.設立中醫藥臨床試驗中心,持續推動中藥複方的療效評估, 並建構臺灣中草藥不良反應通報系統。
4.啟動中西醫合作,從臺灣健保資料庫中發掘中醫界的常用處方,融合精簡成為SS-1複方,進行多中心臨床試驗以及相關基礎研究,期可作為自體免疫乾燥症的輔助療法。
 
薪傳貢獻獎張東廸教授:
一、致力培育中醫藥人才:
1.自103年接任中國醫藥大學學士後中醫系主任,教育中西醫師,培育中醫藥人才超過2,200名,兼任附設醫院主治醫師,專精於中醫兒童癌症治療,開立「教學門診」並培育住院醫師。
2.推動中醫師之傳承相關計畫,包括「中醫學院業師計畫」和「模擬教學門診」,提升中醫師的實習和臨床技能,並致力於培育中醫藥人才,傳承中醫脈診技藝。
3.擔任考選部小組召集委員,參與相關專業考試設計和管理。
4.帶領學生參與國際交流和學習,選送學生赴海外專業中醫實習計畫,培育學生具備國際觀,具備廣納其他醫療體系的創新開發思維,及豐富精湛之中醫醫學相關知識與技術與經營概念,以培育兼具國際視野及實務經驗之未來領導人才。
 
二、保存中醫藥文化、特色之知識及傳統技藝:
1.以公益演講的方式推廣中醫,保存中醫藥文化,提升中醫整體形象與在民間保存相關知識。
2.保存中醫藥仁義與慈悲之文化,定點與雲林中醫師公會合作,選擇當地醫師為隨地醫師,定期義診。
3.保存具中醫藥特色之知識及傳統技藝:成立「重訂診家直 訣」讀書會討論脈診,傳承在校生與年輕住院醫師之診斷技能達八年。
4.創立學士後中醫學系「經典論壇」,目標是透過經典來教育年輕學生,讓未來中醫師了解經典與重視經典之重要性。
5.參與第三、四版中藥典的編修工作,並擔任第五版的編修臨床小組計畫主持人。
 
薪傳貢獻獎郭昭麟教授:
一、長年從事中藥基原研究,推動在地化種植:
探討植物基原鑑定及栽培,中藥基原品質探討,組織培養,中藥栽培等研究,尤其臺灣白芨、石斛從組織培養到大量種植取代大陸藥材,有傑出成果。
 
二、於臺灣中藥典編撰具重大貢獻:
出任臺灣中藥典中藥基原小組委員,貢獻各項中藥材基原疑義解決方案及研究成果。
 
三、學術及研究著作豐碩:
出版臺灣市售中藥材真偽及代用品圖集、常用中藥材圖鑑、常見藥用植物圖鑑、輕鬆認識中藥、中藥材基原與鑑別方法、藥用植物學,並設計15款有關中藥材、中藥方劑及臺灣常用青草等中藥用藥安全海報。
 
四、執行中藥人才培育,協助多項研究計畫:
協助協助教育部和中醫藥委員會推動中草藥用藥安全及扎根教育計畫、衛福部中藥人才培育及品質調查研究分析等計畫、教育部生物及藥學科技人才培育先導型計畫、轉譯醫學及農學人才培育先導型新藥及中藥草教學資源中心計畫等共十餘項計畫。
 
五、長年投入教學教育,培育後進:
創立中藥資源學系,曾擔任中國藥學暨中藥資源學系系主任,負有教育英才的責任心,培育國內中藥專精人才,並積極參與中藥產業的發展。
 
六、教學優越,屢獲殊榮:
曾獲優良教師獎、第十屆鴻源中醫藥學術獎、第17屆國家創新獎,及多次獲得優良教材傑出獎。
 
特殊貢獻獎林昭庚講座教授:
一、於醫療廣學專精兼具,學術及研究成果並碩:
申請人兼具中西醫師資格,為臺灣第一位針灸學博士及中醫學教授,也是第一位中醫領域之中央研究院士。進行針刺安全及針刺止痛的基礎和臨床研究,建立針刺安全深度的預測模式,為針灸領域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成果,總計發表論文434篇(SCI期刊240篇)及59種著作。
 
二、專精針灸臨床應用、教學及著作,為國內外之標竿:
1.出版《針刺穴位深度研究》及英文《A Review of the History and Practice of the Needling Depth of Acupoints」》,為全球有關針刺深度安全之重要指標,膺選為國家優良出版品及優良教材評選傑出獎。
2.編著《針灸穴位深度研究》和《中西醫病名對照大辭典》,為全球唯一結合中西醫學之工具書。
3.為WHO出版《國際疾病分類-第11版》,提供中西病名對照的重要參考資料,打破傳統醫學和現代醫學之間的藩籬。
4.編著《新編彩圖針灸學》,獲中國醫藥大學優良教材評選傑出獎,為臺灣指定針灸教科書及考試院針灸學科指定考試用書,其英文版本《Atlas of acupuncturology》亦供國外研讀針灸相關知識。
5.彙編《中醫藥療效評估之文獻研究-針灸實證醫學》,建立適合中醫藥文獻之評讀模式。
6.主編實驗針灸學《Experimental Acupuncturology》,為目前唯一之國際英文實驗針灸工具書,獲中國醫藥大學優良教材評選傑出獎。
7.針對針灸臨床常見適應症,編撰《針灸實證臨床治療指引》,為臺灣第一部針灸實證臨床治療指引,也是第一部中醫實證臨床治療指引。
 
三、學術成果獲國際認可,具國際影響力:
在「學術生涯科學影響力排行榜(1960-2020)」和「2020年度科學影響力排行榜」中,均入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其細項分析在Complementary & Alternative Medicine 領域的11649名學者中,名列全球第24名。
 
【新聞資料】

相關圖片:


	顏宏融院長恭賀林昭庚講座教授榮獲「第二屆玉階獎」特殊貢獻獎

顏宏融院長恭賀林昭庚講座教授榮獲「第二屆玉階獎」特殊貢獻獎


	薛瑞元部長與榮獲「第二屆玉階獎」得獎人合照

薛瑞元部長與榮獲「第二屆玉階獎」得獎人合照


	黃怡超司長與榮獲「第二屆玉階獎」得獎人合影

黃怡超司長與榮獲「第二屆玉階獎」得獎人合影


	黃怡超司長與本校中醫學院獲獎的孫茂峰特聘教授、張東?教授、郭昭麟教授等合照

黃怡超司長與本校中醫學院獲獎的孫茂峰特聘教授、張東?教授、郭昭麟教授等合照

回前頁